在來來往往的冷空氣之間,溫暖洶湧澎湃。 我們最近一直在為之奠定基礎的大復甦即將開始。
冷空氣仍然頻繁。 明天和後天,冷空氣將影響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特別是黑龍江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6-10,如哈爾濱最高氣溫將從-8°C降至-15°C。
14日、15日後,將有新一輪冷空氣影響長江中下游及其北部地區,降溫幅度為4 8級,北部部分地區降溫10級左右,伴有4 6級風力,海上風力可達6 7級。 比如明天鄭州最高氣溫是16°C,但隨後氣溫一路下降,16日最高氣溫只有3°C,累計降溫幅度更大。
儘管如此,冷卻效應將很快被冷空氣間隔中更強烈的變暖所消散。
預計11日、12日最高氣溫10線將到達檯面最北端,到達陝北地區和山西中部地區。 例如,習和鄭州的最高氣溫上公升到15 16,比正常年份同期高出約10倍,幾乎與每年3月中旬的區域性氣溫持平。
南方暖氣更為嚴重,12-14日長江中下游氣溫高點出現,預計這一時期最高氣溫將達到淮河以北,江南將出現大面積最高氣溫20以上, 華南和雲南,如武漢、杭州等13-14日最高氣溫將達到20°C,將提前體驗到當地常年常年溫暖的天氣。
我今天想談的問題是:冬天暖和一點不好嗎?
這也是這幾天在評論區不時能看到的網友們的提問。 回想起來,寒潮來了,天氣太冷了,我們緊張又擔心,終於暖和起來了,可是溫度太猛烈,暖得離譜,我們又開始擔心了。 是不是有點“好”?
冬天不冷,不用買羽絨服禦寒,連取暖電費都可以省下來,瓜果蔬也有機會在冬天長得好,所以真的很好。
但“暖冬”氣候的影響也有缺點。
持續較大的變暖器是溫度異常,它們不是孤立的天氣和氣候事件。 在當今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更劇烈的溫度變化**正在更頻繁地發生,而且溫度越暖和,為未來更劇烈的降溫提供溫度基礎就越劇烈。
你還記得12月中旬冬天最強的寒潮嗎? 華北黃淮地區出現持續近一周的超低溫天氣,多地氣溫創下12月氣溫新紀錄。 即便是現在,氣溫已經公升溫了好幾輪,縱觀過去30天的全國氣溫異常,其影響的“後遺症”還沒有完全解決。
從過去30天到近10天的全國氣溫距平圖可以看出,雖然近期氣溫有所回暖,但仍難以完全消除12月中旬寒潮帶來的持續低溫影響,近30天平均氣溫在華北、東北地區依然偏冷。
近期冷空氣強度雖大,但並不強,這與西風帶大槽脊環流情況有關。 最近的極地渦旋更傾向於北美和歐洲,所以他們這邊很冷,我們這邊很暖和。
然而,天氣形勢並非一成不變,在“極端天氣成為新常態”的當下,槽脊活動又有了新的特點——它們更容易出現動、大振幅,表現為持續冷暖的極端條件。
所以當我們遇到乙個持久而離譜的變暖過程時,我們不禁擔心溫度的下一次“崩潰”,因為這種“瘋狂”的溫度在過去已經重複了很多次。
眾所周知,溫度的大幅波動對於心腦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會大大增加感冒的風險。
“暖冬”更直接的危害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既往研究表明,暖冬可以延緩病蟲害越冬階段,降低害蟲越冬死亡率,增加越冬後細菌源和蟲源數量。 統計資料顯示,在全國暖冬年,冬季害蟲成活率可達正常年份的1 2倍,冬季後蟲源基數可達正常年份的2倍以上。
此外,暖冬還會導致病蟲害的發生,遷徙期、損害期提前,發生面積擴大,作物越冬北界向北移動,海拔高度公升高。
所以你看,天氣還是正常的,冷暖各有規律,搞砸了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