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醫生辭職愈演愈烈,醫療私有化的後果正在顯現
最近,南韓醫生的辭職愈演愈烈。
2月23日,南韓福利部表示,南韓94家醫院共有8897名實習生和住院醫師提交了辭呈,佔實習生和住院醫師總數的78%5%。
同日,南韓教育部公布資料顯示,截至22日18:00,約有1醫學生申請休學15萬人,佔醫學生總數的61%1%。
隨著越來越多的醫學界人士加入,南韓醫生的大規模辭職越來越激烈。
這起事件的導火索是南韓2月6日公布的醫學院擴建計畫。
2月6日,尹錫悅**宣布,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醫療資源短缺,醫學院的在校學生人數將從2025學年起每年增加2000人,從目前的3058人增加到5058人。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
因為南韓的醫療資源一直非常匱乏。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南韓每1000人擁有2名醫生6人,僅略高於經合組織(OECD)的墨西哥(2人)。5),排名倒數第二,明顯低於經合組織的平均值(3)。7).
此外,南韓目前正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危機。
它是經合組織國家中老齡化率最高的國家,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還會增加。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醫務人員的短缺將日益嚴重。
因此,擴大醫學生的招生,增加醫生的供應。
從而提高全社會的醫療水平。
這對南韓社會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然而,該政策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南韓醫學界的強烈反對。
這次大規模的大規模辭職也被組織起來。
主要原因之一是當前南韓醫學界已經形成了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這項改革觸及了這個利益集團的基礎。
這是因為醫學生的擴大將增加醫生的供應。
在整體市場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供應量的增加將不可避免地降低每位醫生的平均收入。
醫生的稀缺性和盈利能力都將受到影響。
從而影響到整個醫學界的利益。
在南韓,醫生稀缺和收入水平高,嚴重偏離了正常水平。
據統計,南韓醫生年均收入超過19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30多萬元。
它超過了德國、荷蘭和其他老牌發達國家。
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南韓醫學界早已忘記了挽救生命、救助傷員的初衷,反而變成了壟斷醫療資源的利益集團。
當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時,他們不顧人民的生命,以自己的生命為籌碼,組織了如此巨大的辭職浪潮。
我想用它來阻止新政策的實施。
這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
南韓醫學界的這些做法也引起了南韓的強烈反對。
毋庸諱言,執政黨自然是強烈反對的。
在野黨領袖李在明也公開表示反對。
對南韓人的民意調查還顯示,76%的人支援這種做法。
因此,這股南韓醫學界的辭職浪潮將自己置於整個國家的對立面。
但他們並不擔心。
因為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辭職。
2020年8月7日,南韓醫學界也發起了大規模罷工。
當時也是為了***的醫學生擴容計畫,但當時是文在寅**。
這次罷工發生在南韓冠狀病毒大流行即將爆發之際,斷斷續續地持續了乙個月。
它給南韓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為了穩定局勢,文在寅**最終不得不滿足醫生的條件,擴大醫學生招生的計畫流產了。
這一次基本上是歷史的重演,但**文在寅已被尹錫悅取代。
那麼,南韓醫學界為何能如此強硬,敢於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人民的生命呢?
這場悲劇的根源是什麼?
答案是南韓的醫療保健私有化。
據權威資料庫顯示,2022年南韓醫療機構總數約為7家280,000,其中不到10%是公立醫院。
私有化程度已經遠高於美國,公立醫院約佔27%。
在資本逐利性質的驅使下,有限的醫療資源日益集中在高利潤領域。
例如,整形外科、**科室等業務。
邊緣較低的科室,如兒科和婦產科,無人看管。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導致了目前的醫療失衡,現在處於失衡狀態。
最終,形成了乙個龐大的壟斷利益集團,甚至走向了社會的對立面。
這種情況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時刻可以警覺。
本文首發於***Yaosen Miscellaneous Talks。
作者: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