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戰軍由中原野戰軍和山冀山豫野戰軍合併而成。
在解放戰爭的三年多時間裡,這支部隊遇到了無數強大的敵人,但都被乙個個打敗了。 其中,國民黨黃衛軍團是一顆硬核桃,兩軍在淮河戰場相遇,可謂“窄路相交,勇者勝”。
1948年11月,黃白濤的軍團被蘇羽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圍困後,黃偉的軍團從河南出發解圍。 劉鄧長決定對黃偉的軍團發動進攻,不僅要阻止他們,而且要徹底消滅他們。
在劉鄧的巧妙部署下,華業的部隊成功地將國民黨軍隊的王牌軍團黃威軍團引誘到雙堆並包圍了它。 黃偉的軍團雖然擁有全套美式裝備和訓練有素的單兵作戰,但他指揮的第十八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曾多次與華東野戰軍交手,但中野戰的7縱隊雖然在兵力上略有優勢,但裝備差距太大。
黃偉的軍團有坦克、各種重型榴彈炮等大口徑火炮,而中野在搬到大別山時損失了不少火炮。 此時,華業派兵增援,組成三個突擊群,以***為西部集團總司令,指揮華東野戰軍第3縱隊、第1縱隊、第13縱隊三個縱隊。
儘管圍攻了12萬大軍,但一口吃掉他們並不容易。
第1縱隊是我軍組建最早的野戰縱隊之一,楊德志將軍任第一任指揮員。 抗戰結束後,第1縱隊原本計畫調往東北,但由於形勢變化,最終留在了山察冀軍區。
1946年底,第一縱隊復建,楊德志留任金察集政委,政委蘇振華率兵南歸建制。 幾個月後,第1縱隊與楊勇的第7縱隊合併,組成新的第1縱隊,跟隨劉鄧參加了一系列重要戰役,包括豫北戰役、西南魯戰役和千里躍入大別山脈。
在進軍大別山的戰鬥中,第1縱隊的表現尤為出色,率先殲滅了10000多名敵人。
司令楊勇善於軍事指揮,政委蘇振華雖然掌管內政,但在硬仗中也有堅定的決策決心。 在圍剿黃偉軍團的戰鬥中,第一縱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政委問楊勇是否需要讓部隊休息。
楊勇為下屬感到惋惜,表示要和蘇政委商量一下。 蘇振華接過**,堅定地說道:“只要縱隊裡還有乙個人,我們就絕不撤退,就算把縱隊打得一團糟,也要完成任務。 ”
蘇政委的決心極其堅定,得到了鄧政委的支援和鼓勵。 從軍事角度來看,這個決定是楊勇作為軍事統帥做出的,但實際上卻是楊勇和蘇振華的共同決定。
23日日夜裡,蘇振華在圍剿黃偉的軍團時,積極開展戰場鼓動工作,著力於政治鬥爭和瓦解敵人,促使許多國民黨士兵叛逃。
在這場戰鬥中,1列共消滅了160,000多人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949年2月,第五兵團成立後,楊勇任司令員,蘇振華任政委,開始發起渡河向西南推進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