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修心”,總給人一種佛教教人的感覺,但實際上,人心的轉變卻多了很多。
YS講天國之道,基本上有以下幾個地方,都是從內部起作用的。
心胸低下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的國是天國。
這是他第一次公開講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當進入天國的標準如此明確的情況下。 《道德經》的聖賢統治也把“心的謙卑”放在首位,形成了東西方的呼應。 是弟子進入天國的常規標準,以後面“迫害義”的VIP通道,形成了完整的門檻體系。
在現實中,走特殊通道的信徒畢竟是少數,尤其是在文明多元的社會裡,“心地謙卑”才是大多數人應該爭取的。
相對而言,我更喜歡天主教版的《神貧》而不是《謙卑》,它的直譯更符合老子“信不美”的標準。 參考《道德經》的一句話“聽道者日敗”,原來我們要逐漸對周圍的變化變得不那麼敏感,對別人的嘲笑視而不見,不恨富不笑窮人,懶得吵架, 算計,爭奪好感......漸漸嬌生生,不被嚇倒,像個孩子的簡單思維。
誰想進天國,除非他像個孩子一樣,否則是進不去的。
*在那之後,能像孩子一樣的地方,一定只有心,《道德經》“有德者勝赤”也得到了印證。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文的“天真”和“純潔”這兩個詞真的不是隱喻!
除非你的義比文士和法利賽人大,否則你不會進入天國。
一些牧師在講台上說,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是假義,準確地說,這不是真的,因為他們熱衷的儀式和教條也是“義”的一部分,就像今天會眾經常聚在一起唱讚美詩和分餅一樣。
第一,內在和外在是不同的,單純的形式所佔據的正性是小的,只有修心,由內而外地改造自己,才是正的大頭。
凡稱呼我為“主啊,主啊”的人,都不能都進天國; 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必進去。
前半句通俗易懂,言語上的親密是沒有意義的,那麼什麼是“遵行父的旨意”呢? 在舊約中,就是要遵守律法; 在新約中,YS作為父在地上的**人,當然必須聽聖子的話。 兒子說的話又回來了,“清空了他的心”。 這一點在以下幾句話中得到了闡述——他從來不認識乙個“奉他的名傳道”、“奉他的名趕鬼”、“奉他的名行神蹟”的信徒,這三個條件的結合就是他不改變自己,不“清空自己的心”,因此不符合標準。
有人會問,靈魂越來越窮麻木,有沒有可能走禪宗“悟空”佛路? 你會發現,心中空虛的部分會一天天被一種叫做聖靈的東西充滿,禱告越頻繁,聖靈就會被充滿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