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龍年第乙個工作日,廣東省委、省**將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 17日,記者從廣東省形勢調查研究中心發布的《廣東省新優質生產力2023發展研究報告》中獲悉,廣東省新優質生產力發展布局早、快、總體大、較為完整,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新品質生產力的“加速器”和“儲能池”。
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金字塔陣列。
根據2024年初的調查,廣東發展新品質生產力的生態鏈正在形成,相關產業鏈競爭力明顯,重點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廣東省初步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流程創新生態鏈。
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廣東省建成了鵬城、廣州國家實驗室為主導,省級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體系,夯實科技開發創新源泉。 同時,華為、騰訊等多家民營龍頭企業也紛紛布局相關實驗室,夯實科技發展創新源泉。
此外,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覆蓋新一代資訊科技、新材料、高階裝備製造等領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優勢明顯。
在科技型企業數量和質量方面,廣東省主要負責產出新素質生產率的科技型企業數量和質量居全國首位,如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獨角獸企業、“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特專 和高新技術企業。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生產力高度集聚。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超過95%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企業、97%以上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95%的“專新”中小企業集中在珠三角9個城市,代表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 研發經費超3600億元,進入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十強。
報告還指出,廣東在一些新的優質生產力軌道上仍有待彌補短板和優勢。 目前,廣東高新技術賦能製造業還不足,新素質生產率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精密裝備、基礎材料、工業軟體等領域嚴重依賴進口,關鍵核心技術“受人管”,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有待追趕, 獨角獸企業總數與北京、上海相差甚遠,科技實現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公升。
作者:南都記者 梁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