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技巧。
全國多所高校相繼宣布對外開放,引起了城市農民工的廣泛關注。 《工人**》記者發現,“帶孩子去校園”成為寒假期間農民工在城市的熱門活動,各種有趣的校園活動和教育資源也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
爺爺,我和姐姐上了大學! 2月20日,紀然帶著女兒去老家向長輩們拜年,孩子興奮地講述了寒假期間的經歷。 離開北京四年後,紀然回到河南商丘市民泉縣照顧雙胞胎女兒,心裡一直有乙個念頭:“我想再帶著孩子,來北京的大學看看。 ”
就在2023年寒假前夕,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語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陸續對外開放。 《工人**》記者發現,這受到了城市農民工的廣泛關注:無論是分階段進城打工,還是已經在城市站穩腳跟,這些農民工都期待著帶著孩子來到大學校園。
參觀高校已成為寒假期間的熱門活動。
1月27日是星期六,早上人山人海,尤其是父母和孩子。 季然清楚地記得,在她帶孩子去北大的那天,校門外排起了長隊參觀學校,季然一家也在校門口拍了一張合影。
紀然小時候是個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城裡高樓大廈的腳手架上忙著為孩子們辛勤勞作。 初中畢業後的十年裡,紀然先後在崑山、深圳、北京等地工作。 當孩子們達到識字學校年級時,智然選擇回到家鄉陪伴他們學習成長。
今年年初,當她得知丈夫要在春節期間留在北京打工時,帶著孩子去北京過春節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當時,很多名牌大學都宣布要向公眾開放校園,正好是帶孩子去參觀的好時機,感受大學的教育氛圍和資源,讓他們大開眼界。 在動身去北京之前,紀然很早就研究了大學訪問策略,並在孩子期末考試後立即離開。
我預約了參觀復旦大學,很近! 在上海生活了近20年的李鵬,在孩子們的寒假計畫中也包括了參觀大學。 這些年來,他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什麼特別的目標和要求,但他越來越意識到開闊視野的重要性,而參觀大學校園是他最直觀的方式。
大學必須向公眾開放,特別是對農民工及其子女開放。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鄭林怡表示,開放的大學校園讓“進校”不再停留在農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的“夢想”和“思想”中。
校園活動很受流動兒童的歡迎。
未明湖和博雅樓是智然帶孩子們參觀的第一站。 “有很多人在湖上滑冰。 紀然回憶說,她給兩個女兒租了一輛冰車,後來又和其他遊客拉上了一輛“火車”:“冰車連在一起滑行,就像火車一樣,還有人喊著'121'的口號。 ”
看著女兒們的笑臉,智然覺得有些恍惚,古色古香的博雅樓和白雪皚皚的未明湖相得益彰,少年身影在茫茫冰面上自由嬉戲,這是她上學時期待已久的一天,如今在孩子們心中成為現實, “太好了! 她嘆了口氣。
你是來參觀的,對吧? 當紀然帶著女兒離開溜冰場時,一位走在拐角處的老人攔住了他們,並推薦了乙個“好地方”——生物標本室,“裡面有很多動植物標本。 ”
孔雀、蝴蝶、丹頂鶴......孩子們被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標本弄得眼花繚亂,“他們躺在展示櫃的玻璃前,不停地問我,'這是什麼?'” 紀然笑著說,其實他回答不上來,好在陳列櫃底部有文字介紹,***妮妮還把標本和家鄉的雞鴨鵝比了比較,在地上跳舞,卻很開心。 ”
學校的勺子池、明德樓等,都成了熱門的打卡點。 中國大學新聞學院的一名學生告訴記者,今年1月以來,他和同學們明顯感覺到校園裡的遊客多了。
記者注意到,“開放”成為近來越來越多高校的關鍵詞。 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許多高校也開始對旅遊路線和內容進行調整。 比如,清華大學推出了免費的官方遊學團,規劃了多條遊學和解說路線,為來訪者講講校園風光和歷史故事; 浙江大學早在去年3月15日就宣布,將向全社會開放校園; 中國中文大學免費開放校內博物館,參觀者預約後可直接參觀校園。
探索校園開放的公共價值。
知道很多高校已經開始對外開放,在鄭州工作了10年的亞斌在寒假期間帶著孩子參觀了清華大學。 在他看來,這次訪問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們藉此機會,探索自己想學的專業,想做什麼,長大後想成為的人。
對此,鄭臨怡還表示,一方面可以激發農民工投入子女教育的積極性和力量,幫助子女成長為人才,實現代際流動和跳級,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勤奮學習、追求新知識的信念, 以及“實現用知識改變命運的人生理想”。
高校對外開放,發出了積極向好的訊號。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褚朝暉認為,大學應該向公眾開放,社會也應該對此持開放態度。 他建議,高校可以根據農民工子女的實際情況,多安排一些符合他們需求的活動,實現校園有序開放。
大學開放的基本底線應該是有限、包容的開放,其基本底線是不干擾教師和學生的正常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核心本質是大學與社會的雙向發展和共同成長。 鄭還提到,大學具有公共屬性,開放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離開校園前,紀然從北京大學給孩子們買了明信片和徽章,“女兒們要帶紀念品回老家,希望有一天能帶著徽章回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