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師諾拉曾經說過,很多人不快樂,不是因為外在環境,而是因為自己內心的被剝奪感,把自己的生活推向了更艱難的方向。
可能是對低谷的記憶,可能是從小缺乏愛,也可能是無處可去的負面情緒。
如果不能以正確的方式解決,一種被剝奪的感覺會長期伴隨著我們,阻礙我們對幸福的追求,悄悄地摧毀我們的生活。
只有放下匱乏感,才能從負面迴圈中解脫出來,過上更好的生活。
精力不足
心理學家霍金斯發現,人是被劃分為能量層次的,不同層次的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狀態。
精力充沛的人,有充沛的精力去解難,過上富裕的生活;
精力不足的人總是充滿抱怨,最輕微的瑣事都會讓他們身心疲憊。
其實萬物都有引力,能量是磁鐵,命運的方向是由能量決定的。
在《大器晚成》中,莫言的表妹秋生的命運在嘆息。
秋生出生在乙個貧民窟,卻頗受父母寵愛,幾乎從未受過生活苦。
莫言沒錢讀書,靠放牛為生的時候,就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聽課;
當他的同齡人在建築工地上搬磚時汗流浹背時,他花掉了父母的錢,每天在家睡到三根桿子。
沒想到,他吃的苦最少,但長大後,他抱怨最多。
因為他沒有任何技能,所以在找工作時到處碰壁。
他要麼哀嘆找不到高薪工作,要麼抱怨父母無能,不能為他提供優越的條件。
別人介紹他上班時,他要麼被動地懈怠工作,要麼出軌出軌,沒過幾天就被解雇了。
眼看表哥莫言成了作家,他一心熱就開始寫作。
但他的文筆粗糙,內容貧瘠,作品頻遭拒收。
莫言好心勸他安定下來潤色文章,可是他懶得提公升自己,不僅罵編輯瞎了眼,還罵莫言不肯幫他。
其實,傷害他的不是外界環境,而是他自己精力不足。
當乙個人的眼中滿是不滿,嘴裡不停地抱怨時,生活也會一團糟。
在這種狀態下,你不僅會變得沮喪,還會逐漸遠離生活中的貴族和機會。
抱怨現狀是本能,是為自己儲存能量,過上好日子的能力。
把眼前的苦難當成前進的路,把暫時的冷遇當成安頓下來的機會。
在陰暗的日子裡,學會為自己捧燈,這樣我們才能把錯誤的道路變成一條平坦的道路。
*:視覺中國。
缺乏信心
被譽為脫口秀女王的李雪琴,差點錯失機會和舞台。
當她第一次去**“脫口秀大會”時,碰巧遇到了節目負責人。
經過一番交談,負責人意識到她在喜劇方面很有天賦,於是邀請了她。
李雪琴有些感動,但得知龐波沒有進入前十,心情瞬間變得忐忑不安。
她對自己說:“我連台都上不了,我怎麼能上台呢? ”
自我懷疑的念頭公升起,她認為自己充滿了缺點:
普通話不標準,帶有東北口音; 體驗是無聊的,講故事總是無聊的......
一連串的否定,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她所有的自信。
最終,她還是拒絕了節目組的邀請。
直到演出開始後,她才看到靦腆的建國和犀利的思文在舞台上散發著魅力。
她的自信心也被點燃了,她決定報名參加“脫口秀大會”。
在舞台上,她試圖放下心理包袱,用東北口音講述自己的經歷。
出乎意料的是,地道踏實的風格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她獲得了小組第一名。
這次成功讓她思考了一件事:缺乏自信是限制自己的根源,而不是力量。
社會學家默頓發現,人們會無意識地按照自己的預言行事,這些預言最終會實現。
當乙個人缺乏自信時,他或她往往會高估難度,低估自己的實力。
負面暗示會在不知不覺中引導行為,導致自己害怕前進。
生活不會因為自我選擇而變得更好,機會也不會眷顧缺乏自信的人。
將注意力從自嘲轉移到自我完善是成年人真正的清醒。
*:視覺中國。
情感剝奪
《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古怪,曾經飾演黃蓉的翁美玲,有著一段令人遺憾的經歷。
她出生在香港,父親在她7歲時去世。 母親再婚後,在舅舅家過著籬笆下的生活。
曲折的經歷讓她的心變得脆弱而敏感,她極度渴望一段穩定的感情。
剛進入演藝圈時,由於演技差,她頗為排擠。
只有前輩唐振燁耐心地到處引導她,時不時地鼓勵她。
在她生病住院的時候,是唐振燁端著煮好的湯陪在床邊。
久違的溫暖擊中了翁美玲的心,她很快就和唐振燁走到了一起。
不久之後,唐振業接了更多的戲,工作也變得忙碌起來。
翁美玲怕自己被冷落,所以總是喜歡就瑣事事審問男友,心存疑慮。
起初,唐振燁耐心地解釋,但隨著她無理鬧事的次數,唐振燁變得煩躁起來,經常和她吵架。
翁美玲本來就沒有安全感,頻繁的爭吵讓她更加著急。
於是她通過傷害自己來迫使唐振業妥協,兩人的關係從甜蜜變成了令人窒息。
唐振業和朋友的一場聚會被記者拍到並播放。
雖然唐振燁一再向翁美玲解釋原因,但翁美玲還是歇斯底里,威脅男友自殺。
這讓唐振業感到身心疲憊,他不再解釋,而是結束通話了**。
翁美玲因此失去平衡,一時衝動選擇了自殺。
情感匱乏的人,總是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希望別人能填補他們的情感空白;
要求身邊的人關心,渴望掌控這段關係,從而消除內心的不安全感。
眾所周知,不斷的要求只會讓感情疲憊不堪; 拼命要求,只會讓對方避之不及。
人生是一條寂寞的長河,而我們是我們唯一的擺渡人。
收回對他人的依賴,打造自己的鎧甲,抵禦生活的風雨;
包紮心中的傷口,學會治癒自己,黑暗的過去終將成為進步的勳章。
*:視覺中國。
材料稀缺
前段時間的話題“作為乙個成年人,你有哪些補償行為? 衝上微博熱搜。
該主題下的答案多種多樣:
小時候生日從來沒吃過蛋糕,結婚後,我買了好幾個過生日,不是很好吃,但很痴迷;
以前零食很少,每次都讓妹妹吃,現在喜歡囤積,有的已經過期還沒吃完;
小時候,衣服只夠換,現在我迫不及待地想每天穿不同的衣服......
研究發現,很多人無節制的消費,其實是由於物質匱乏的補償心理。
但盲目的占有並不會讓你有一種匱乏感,反而會讓你被慾望所奴役。
知識分子**人派琪琪曾談過他的乙個經歷。
她家窮,為了維持生計,家裡人恨不得把一分錢分成兩半花掉。
小時候,她沒有多少新衣服,更不用說零花錢和玩具了。
懂事的她從不抱怨,而是在心裡默默地羨慕別人。
現在工作起來了,雖然生活有所改善,但心裡還是有一種匱乏感。
每當同事們喝下午茶,買昂貴的化妝品時,她都特別羨慕,總是期待著有一天她能這麼瀟灑地花錢。
當她得知她可以用信用卡透支時,她毫不猶豫地得到了一張。
從透支幾百元買小家電,到花幾萬元買手機和奢侈品。
東西越貴,她越想快點拿到,花的錢越多,她就越覺得自己擺脫了貧困。
但隨著花錢的速度超過了賺錢的速度,她的生活節奏也逐漸被打亂了。
當還款日臨近時,她總是為賬單發愁,而銀行的收債**更讓她心煩意亂。
她負債累累,不得不向朋友借錢,打幾份工,才終於擺脫了惡性迴圈。
《世界永不寂靜》說:“每個人都有癮,癮不是一種需要,而是乙個黑洞,無法填補,無法關閉。 ”
如果你放縱你的慾望來滿足你的匱乏感,你似乎在從貧困中解脫出來,但實際上你是在透支你的錢,讓生活變得困難。
真正的富足,不是揮霍無度,而是能夠清醒地衡量自己的狀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滿足自己的需求。
理性對待金錢,權衡取捨,讓自己過上富足體面的生活;
只有除去慾望的桎梏,學會知足和快樂,我們才能走出匱乏的漩渦。
*:視覺中國。
《今日簡史》寫道:“各種苦難中最深的**在於自己的心靈。 ”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裂縫和傷口。
我們內心的貧瘠、信仰的缺乏和慾望的侵蝕,本質上是匱乏心理的投射。
這種被剝奪的感覺會讓我們感到深深的無力感、痛苦,甚至恐懼。
而只有走出這種狀態,我們才能學會善待自己,不再膽怯時自嘲,而是振作起來,受傷時不再期待別人,而是治癒自己。
在我的餘生中,希望你我都能有勇氣抵抗外在的困難,有內在療癒自己的信心,在人生的泥濘道路上輕盈前行。
作者:不止幸福,情話,愛美,70年代出生的中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