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鱗雞冠蛇。
曾任武漢自然博物館高階科學講師。
CCTV-9紀錄片頻道科學顧問。
今年是農曆中的龍年,說到帶有“龍”字的動物,大家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恐龍,而這些早已消失的龐然大物的形象,象徵著人類對神秘的古地無盡的嚮往和遐想。
*丨pexels
不過,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中,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徵,在我們古老的地球上,有很多名字中帶有“龍”的生物,而且它們的一些特徵其實與傳說中的龍不謀而合,那麼我們來看看吧
飛龍在天空中。 傳說中的龍可以翱翔在雲霧中,在天空中漫遊。
*丨維基百科。
翼龍是地球上最早出現在動力飛行中的脊椎動物,早在 2 年28億年前,在晚三疊世,第一批翼龍已經在天空中飛行。
森林翼龍屬的標本。
*丨維基百科。
已知最小的翼龍是白堊紀早期生活在中國遼西西部的隱居森林翼龍,翼展只有25厘公尺,比麻雀大不了多少,而晚白堊世翼龍家族的一些成員,如Aeol的翼龍和Hatezgo的翼龍,是真正的巨人,翼展超過10公尺, 像一架小型飛機一樣飛行。
翼龍、蝙蝠和鳥類的翅膀結構圖。
*丨維基百科。
翼龍的翅膀由與現有蝙蝠相同的膜組成,並由前肢極其伸展的第四指骨支撐,但它們的翼膜比蝙蝠的翼膜堅固得多,具有多層緊密堆積的纖維組織和肌肉,質地非常堅韌。 就算不幸被刺穿,只要傷口不是太大,也不會對其飛行能力造成嚴重影響。
氣囊。 *丨維基百科。
早期的翼龍尾巴很長,嘴裡長滿了鋒利的牙齒,晚期翼龍為了減輕自身重量便於飛行而退化了牙齒和長尾巴,一些大型翼龍進化出了異常強壯的前肢,這樣它們就可以依靠前肢的力量像撐桿跳一樣直接從地面彈射, 而一些翼龍甚至進化出了與肺相連的氣囊和翼膜內的空心骨,在提高呼吸效率的同時,大大增強了它們的飛行能力。
隱藏的巨龍在深淵中。 傳說龍可以掀起波瀾,在海浬游泳。
古代有許多海洋爬行動物也被稱為“龍”,其中最繁榮和最著名的是三個“家族”:最古老的是魚龍,比翼龍和恐龍更早出現。
威斯巴登博物館的魚龍化石。
*丨維基百科。
回到 2五年前,在早三疊世,它們已經在溫暖的淺海中遊弋,進入海洋後不久,它們就進化成巨大的Saster魚龍科,其中最大的有20多公尺長(Saster魚龍科的化石已在貴州關嶺和中國青藏高原出土)。
Saster魚龍科的假想圖。
*丨維基百科。
在它們的進化歷史中,魚龍為了適應海洋生活而進化得越來越多:它們的身體逐漸從細長的鰻魚轉變為緊湊而瘦弱的體型,四肢進化成鰭,背鰭呈三角形,尾巴進化成月牙形的尾鰭,與海豚和鯊魚非常相似,適合在海洋中高速游動。
一些魚龍還進化出巨大的眼睛,在黑暗的海洋深處尋找獵物,而另一些魚龍則進化出像現存硬骨魚一樣的四個鼻孔,並且可能像水下的鯊魚一樣具有敏銳的嗅覺。
第二大“家族”是芬蘭龍,它們是現存龜類和海龜的“遠親”,其中數量最多、最知名的是蛇頸龍科,它們在形態上與魚類趨同。
蛇頸龍科。 *丨維基百科。
與適應高速游泳的魚龍不同,蛇頸龍依靠四個鰭狀肢在水下“上下飛行”,在游泳方式上更接近現有的海獅、企鵝和海龜。
薄板龍。 *丨維基百科。
一些成員,如層狀龍,已經進化出小頭和極長的脖子,在捕獵時可以將巨大的身體隱藏在深水中,依靠它們長長的脖子偷襲魚類,並用鋒利的牙齒以交錯排列的方式快速咬住獵物。
極地游泳運動員的恢復。
*丨維基百科。
生活在南極洲附近冰冷的海水中,巨型極地游泳可能像活著的灰鯨一樣是一種濾食性動物,它翻動海底的沉積物,並用它長長的向外傾斜的牙齒過濾小型無脊椎動物。
高階龍亞目平鼻掠蹄龍。
*丨維基百科。
兇猛的上層龍是大型鯊魚和虎鯨等頂級捕食者,有些成員有巨大的頭部和類似鱷魚的牙齒,可以捕食大型獵物,如海龜、魚龍和其他蛇頸龍。
晚白堊世土倫目滅絕,使魚龍科滅絕,極大地破壞了蛇頸龍的活力,再加上海平面上公升形成的豐富、溫暖和淺海的豐富,使得海洋中“龍族”的第三個“家族”:蒼龍超克趁機奪取了海洋的稱霸權。
三種型別的龍骨架。
*丨維基百科。
它們是現存蛇類和巨蜥的近親,剛入海時體型較小,比如只有一公尺長的達拉龍,但很快就進化成許多體長超過10公尺的龐然大物,其中最大的是霍夫曼龍,體長可達15公尺以上,重達10噸以上。
在馬斯垂克自然歷史博物館修復霍夫曼龍的骨架。
*丨維基百科。
許多龍進化出彎曲的尾鰭,即短的上裂片和長的下裂片,就好像現有鯊魚的尾巴被顛倒了一樣,據推測,它們的游泳方式與鯊魚相似。
Globodontosaurus 是一顆牙齒。
*丨維基百科。
一些龍,如扁龍和奇怪的泛龍能夠進入淡水,而另一些龍,如大眼磷酸鹽龍,在夜間或深海中是敏捷的捕食者,巨型藍龍屬(如前面提到的霍夫曼龍)、海王星龍和梁龍是像上層龍一樣可怕的“大肚子”, 從海龜、鯊魚、翼龍到其他龍,幾乎什麼都吃,而牙齒鈍的球齒龍是一種“瓜子”,以硬殼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龍鱗保護者。 神話中的龍有巨大的“鱗片”,就像雄偉的“盔甲”。
在恐龍中,有很多擁有“盔甲”的傢伙。 鎧甲恐龍是以植物為食的鳥類恐龍,顧名思義,這個家族的許多成員都穿著各種盔甲。
*丨維基百科。
劍龍亞目和大家熟悉的劍龍一樣,背部有兩列形狀奇特的骨板,這些骨板的功能在學術界仍有爭議,可能用於顯示或調節體溫。 劍龍亞目真正的**是它們的尾巴,尾巴上有鋒利的尾刺,可以像狼牙棒一樣劇烈擺動以防禦捕食者,有些物種(如中國的巨型刺龍和華陽龍)的肩膀上也有巨大的刺,以防止捕食者從側面攻擊。
巨龍屬。 *丨維基百科。
甲龍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另一種裝甲恐龍,它的頭部和背部覆蓋著由大量厚厚的突起骨板形成的“盔甲”,有的肢體肩部、頭部、頸部和身體兩側都有巨大的骨刺,有的如趴頭龍甚至在眼瞼上有骨頭碎片來保護它們, 可謂是“武裝到牙齒”。
*丨維基百科。
甲龍科的成員在尾巴末端也有大的錘形骨球,它們用來防禦競爭對手和捕食者。 這些“鎧甲”和“鎧甲”是由專門的皮內成骨形成的,一些現存的爬行動物,如鱷魚,其背部也有皮內成骨形成的“鎧甲”。
龍呻吟的聲音。 神話傳說中的龍可以像雷聲一樣咆哮。
而恐龍家族也有強大的“發聲人”。 恐龍的叫聲是什麼樣的? 這是乙個長期困擾古生物學家的問題。
*丨維基百科。
對霸王龍內耳結構的研究表明,它們對低頻聲音非常敏感,因此現實生活中的霸王龍可能不會像《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那樣發出高亢的咆哮聲,而是更有可能發出像現存鱷魚和一些鳥類那樣的低沉聲音, 有些範圍甚至可能非常低,以至於人耳可能無法檢測到它。
鸚鵡的長冠內部有複雜的空心管,古生物學家推測它們依靠這些管子發出長號等高頻呼叫來與同胞交流。 一群被稱為甲龍恐龍的甲龍具有與鳥類一樣複雜的喉軟骨結構,這表明它們可能能夠發出更複雜的叫聲。
雕刻龍和畫鳳凰。 另乙個長期困擾古生物學領域科學家的問題是:恐龍是什麼顏色的?
過去,我們只能根據現有的爬行動物、鳥類或哺乳動物來想象恐龍的顏色和圖案。 然而,隨著研究技術的發展,古生物學家終於能夠依靠真實的證據來推測和重建恐龍和其他古代爬行動物的體色。
通過用電子顯微鏡掃瞄少量儲存特別完好的恐龍和其他古生物化石,我們可以通過掃瞄少量儲存特別完好的恐龍和其他古生物化石,並將剩餘的色素細胞痕跡的形狀與現有鳥類和其他動物的色素細胞進行比較,從而準確地還原這些古生物學的體色。
近鳥龍。 *丨維基百科。
例如,中國遼寧西部的晚侏羅世近鳥龍被推測為身體上有灰黑色的羽毛,頭上有紅棕色的冠,四肢上有黑白斑紋。
中國龍鳥。 小盜龍的羽毛是金屬黑色的,有點類似於現存的烏鴉;
身體背部的羽毛是紅棕色或栗色的,腹部是淺色的,尾巴有深色和淺色的環。
*丨維基百科。
屬於甲龍亞目的北方盾龍披著紅棕色的盔甲,而鸚鵡嘴龍的臉部、肩膀和洩殖腔周圍有深色斑塊,臀部和尾巴上有長毛。
海洋中的魚龍和蒼龍與許多現存的海洋動物一樣,具有相同的防遮蔭保護色,背部體色較深,腹面體色較淺,便於隱藏在海洋中。
龍看到了頭,但看不到盡頭。
中生代,又稱“恐龍時代”和“爬行動物時代”,從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到6600萬年前在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被一顆小行星撞擊造成的白堊紀滅絕,恐龍等古代爬行動物一直是最引人注目、最引人入勝的史前“怪物”。
從17世紀發現第一塊恐龍化石到現在,已知的恐龍有900多個屬和1000多種。
然而,由於古生物化石形成和儲存的惡劣條件,古生物學家只了解了史前世界的冰山一角,無數化石被深埋在地層中,等待被發現。
這就是古生物學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