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本文摘自《孟子文史選》第二卷,作者李申健原名《我參加抗日戰爭的回憶》。
身體
1937年7月7日,日帝國主義向我盧溝橋守軍發起進攻,第29軍官兵英勇反擊,抗日戰爭爆發。 為了救國脫離危險,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實現了第二次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合作,形成了愛國民族統一戰線。
省愛隊已經奔赴前線奮戰。 全國掀起了反日救國運動的熱潮。 《義勇軍進行曲》(現為國歌)、《大刀進行曲》等雄偉的歌聲,激勵著青年學子們把筆寫在紙上,奔赴抗日前線。 我有幸考入了黃埔軍校(昆明)第五分院第十四期。 入學後,我們有80名學生被組織成2個A級學生小組(運輸科)和1個A級學生小組作為步兵科目。 不久,唐濟騰局長宣布:雲南將組織第58軍出征。 為了適應戰時的需要,第2中隊A除了學習步兵課程外,還應加強有線和無線電報通訊方面的訓練,畢業後將在軍隊中承擔通訊任務。 經過對軍事基礎知識和通訊的認真學習,他於 1938 年 7 月 25 日提前畢業。 我們有 60 名少尉、排長和無線電排少尉被分配到第 58 集團軍的各個級別。 我是軍司令部通訊兵連第1排長,連長是唐德志(黃浦11)。軍長為孫都,參謀長苗家琦(第5分部戰術總教官)。 新10師師長劉正福、新11師師長陸道遠、新12師師長龔順璧。
1938年8月13日(上海抗日戰爭紀念日),軍部從昆明出發,上午9時,各部、營、連在拓東體育場集合,受到省市黨、政府、軍隊、各界人士、大中學生、 和人民。當袁仲虎副官一聲令下,沿途的歌聲響亮響亮,迴盪著雲南父輩、哥哥姐姐們對三位運動員的殷切期盼,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
滇軍誓要遠征,父親是當時的尋甸縣長,親自前往宜隆鎮主持迎風送行。 到了鎮上紮營的時候,父親準備了一頓便餐,請來了過去從事黨務的軍政部老同事楊永忠、劉世如,還有我們連長、排長參加。 宴會上,祝願抗日戰爭勝利,凱旋歸來。 我被要求為國家服務並完成任務,以表明我兒子指示將我的兒子送到前線。 全軍徒步行進3500餘裡,沿途受到各界問候,10月中旬抵達湖南長沙。
(1)武漢之戰
1938年10月中旬,在長沙接受國民黨軍政部視察後,奉命乘火車前往武漢郊參加戰鬥。 到達湖北重陽時,第58軍奉命將新第12師劃歸新第3軍司令員張冲管轄。 我軍立即進入吳(漢)和昌(沙)公路沿線的陣地。 左邊是唐恩伯師,右邊是新三軍和六十軍。 25日,武漢失守,日軍迅速以陸空兩手的攻勢向南進攻。 新10師第4團團長劉白海陣亡,副師長侯振邦負傷,新11師陸師師長因病在雲南,副師長馬樸**,但沒能指揮撤退。 營長馬學貴在茅家家戰鬥中陣亡,撤退到桐城。 軍部撤退到大沙坪時,遭到日軍飛機轟炸,低空掃射,特勤營10餘名士兵死傷。 我連兩人負傷,緊隨其後的是敵人的炮兵騎兵從重陽河東面圍困,我軍突破了圍困,十分沉重,一邊戰鬥撤退到九嶺,二線部隊已經部署在這裡。 軍長下令在湖南平江集結部隊,當他們到達時,岳陽已經落入敵人手中,聽到了隆隆的炮聲。 電報傳到長沙,日軍停止了進攻。 為了阻止日軍打通交通線的企圖,我方破壞了通往株洲的粵漢鐵路、湘贛鐵路和武昌公路。 雲南軍撤退到湖南瀏陽、醴陵進行整編,編入第1集團軍(雲南省主席龍雲兼任總司令,後陸漢擔任該職務),仍統領新三軍。 第58軍取消旅長級,將原有的4個團縮減為3個團,由新設的第10師統轄該團; 新的第11師在其管轄之下。 新成立的第11師副師長馬因指揮不力被免職,該師被處以撤銷番號的處罰。
(2)**南昌之戰
1939年4月,江西省省會南昌失守,第9戰區司令員命令第1集團軍參加蘇北南昌戰役,到達奉新、高安地區。 戰前,新一師師長陸道遠勉勵官兵洗去重陽戰役的恥辱,為雲南爭光。 在大河嶺前線的戰鬥中,師團進行了激烈的拉鋸戰,雙方敗退交替。 經過30天左右的激戰,結果頻發,功勞補齊,終於恢復了第11師的番號。 後來,由於全線重兵,第58軍奉命停止進攻後,牢牢守住了晉江北岸高郵城和向府關第三道防線,並加緊了防禦工事的建設。
(3)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中旬,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仁治調集師團,以飛機和10萬餘兵力,分賂北、湖南、湖北三條路線進攻長沙。 第1軍奉命阻擊敵人對湖南的援助,第58軍堅守原來的防禦陣地。 在強大的排炮兵配合下,10多架飛機不分青紅皂白地轟炸了我方前沿陣地,帶著步兵騎兵衝了過來,大部分防禦工事都被摧毀了。 決不能讓日軍先突破我軍陣地,轟炸的第一道防線被炸毀失去聯絡,高郵城等一些陣地失守,孫司令立即命令陸師長先去,必須奪回。 多次師長親自到前線督戰,攻克了,然後輸了。 雲南軍轉入二線,在塘浦地區與日軍交戰,戰鬥非常激烈,因為我軍相互配合,奮力拼搏,友軍在贛北阻擊日軍,為長沙會戰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於10月中旬結束戰鬥。
1940年,日軍入侵越南,第60軍調回雲南加強雲南防禦,第58軍新第10師師長劉正福公升任陸軍副司令員; 新11師師長陸道遠公升任第58軍副師長、新第10師師長。 梁德奎公升任新一師師長。 湖南和湖北邊界由高安劃歸第79軍防區。 它由第九戰區司令部直接指揮。 部署在九嶺,負責鐵柱山、北崗防線陣地的防禦。 新10師在湖南平江畔的上大城和百角進行訓練,軍部駐紮在南江橋。 左邊是第4軍(俗稱鐵軍),右邊是第20軍(四川軍)。 在此期間,為了提高戰鬥力,抓住輪調練兵的機遇,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樹立勝利的信念,為雲南軍隊增光添彩,他寫下了《在福山腳下跳舞,揮舞洞庭湖......第58軍軍歌的歌詞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當時,軍紀十分嚴格,軍醫科醫生鐘芳英和兩名士兵兩人堵路搶行人錢財,在南江橋街被處決,受到當地民眾的稱讚。
(4)大雲山血戰
1941年9月初,日軍第11軍軍長阿南維吉從第1師團調集近10萬人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以大批步兵和炮兵攻擊第4軍南山、吉波嶺、湛家橋陣地和我軍新建的第11師團。
三四天四夜,日軍雖然在飛機的掩護下多次向我軍發動攻擊,但我軍士氣高漲,敢於戰鬥,頂住了日軍的進攻,但很沉重,在當地村民的攙扶下,陣亡的官兵被趕(運)到南江大橋邊的高地埋, 傷員被送往野戰醫院接受治療。第4軍**規模更大,撤出大雲山據點。 楊森副司令第4軍、第58軍、第20軍進攻要渡過新強江的敵人,新建的第10師陸師司令官接到軍長**,他必須先攻占大雲山的制高點,才利於戰鬥, 也就是說,他親自指揮戰鬥,在第30團團長毛家古的掩護下,在輕重火力的掩護下發起了多次衝鋒,最終收復了據點。後來,第28團依靠大雲山的制高優勢,收復了石塘衝,將日軍逼到了清廟一線。 新成立的第11師配合圍攻甘田的敵人,其敵增援部隊第40師趕到參戰,戰鬥激烈。 軍長到前線指揮,師長到前線指揮戰鬥,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為戰鬥的部署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日軍在50多架飛機、10輛坦克和密集炮火的轟炸下,突破了新強江,向關王橋挺進,很快渡過汨羅江,趕往長沙。 第58軍奉命從側翼進攻,以消耗日軍後續部隊的戰鬥力,摧毀主要的交通路線、通訊設施,切斷敵人的交通線。 連日來,入侵長沙的敵人,經過守軍的頑強抵抗和周邊軍隊的聯合進攻,日軍吃重了,精神大打折扣。 到我軍到達團山浦時,日軍已經從原來的路線撤退了。 我軍立即在長樂街和官王橋攔截了撤退的敵人,損失慘重。 10月中旬,日軍回到原來的防禦陣地,戰鬥結束。 第58軍有120多名軍官和5000多名士兵,因此他們奉命前往黃安市和長安橋進行維修。
(5)影珠山封鎖戰
1941年12月中旬,日軍第11軍軍長阿南維基不服敗,集中各兵種約10萬兵力,沿粵漢線南進,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 猛攻我軍第20軍第134師陣地。 第58軍立即命令新成立的第11師增援楊林街的戰鬥。 第20軍被圍困,第58軍奉命殲滅圍攻的敵人,牽制日軍的進攻。 激戰結束時,戰鬥準備就緒,司令官司令部命令前線部隊撤退。 在抵抗的同時,第58軍逐漸撤退到淚河南岸,以尋找殲滅日軍的戰士。 新的第10師團猛烈撞擊日軍輜重部隊,損失慘重。 進攻長沙的日軍在長沙外圍被我軍第10軍、第73軍和第4、第26、第37、74、79軍的聯力攻打。 第58軍奉命部署在老島河北岸的營竹山,第20軍在明月山擔任阻擊軍,共同圍剿撤退的敵人。 營竹山是關口,是從長沙到長樂街和新市的主幹道,如果日軍能通過這個地方,他們就可以向北逃竄。 第58軍命令新第10師占領應珠山陣地,新第11師控制山的左翼,軍團指揮所設在山腰的妖禪寺。 所有部隊都加緊建造防禦工事,準備阻擊和殲滅北方的敵人。 1942年1月7日,日軍第3師團、第40師團撤退到富林普地區,遭到我軍追擊和阻擊軍的猛烈攻擊。 南下迎擊的日軍前來救援,8日拂曉,飛機進行大規模轟炸,炮火齊聲開火,整個營竹山地區頓時瀰漫硝煙。 日軍發動了幾次衝鋒和反擊,但都被我軍擊退了。 同時,日軍還組織了約500名精銳士兵突襲我軍第31團第2營陣地,企圖奪取制高點,但被擊潰。 9日晚,日軍上尉山奇率領600多名敢死隊到山腰,向新成立的第10師團指揮所(距陸軍司令部僅500公尺)發起進攻。 我軍士兵越多,士氣越高,打了幾十輪白刃戰,山坡上百具日軍屍體。 一些受傷的日本官兵開膛破肚或用刀刺傷對方自殺,單琦也自殺了。 血戰一直持續到10日上午10時許,偷襲的敵人被徹底殲滅,大大鼓舞了我官兵的士氣。 英竹山激戰兩天後,日軍在援軍轟炸掩護下,大批飛機衝入,被擊敗並撤退到嶽陽原陣地。 在這幾天的血腥戰鬥中,我軍的規模也很大,只剩下連長、排長張超(孟子仁,現居桂林街)和新11師第31團第4連11名士兵。 新10師第30團營長尹然英勇陣亡,全隊直屬官兵200餘人陣亡。
戰鬥結束後,第58軍撤退到醴陵北鄉整頓,1942年5月,日軍在第三戰區發動浙贛會戰,企圖打通浙贛防線,使其合而為一。 第58軍調往贛東參加戰鬥,在臨川、崇仁、豐虞地區與敵人激戰半個多月,取得了勝利。 孫都公升任第1集團軍副總司令(後任總司令),陸道遠公升任軍長,侯振邦公升任新10師師長。 1943年8月,國民黨軍訓部命令黃埔軍校第十四、十五期的部分短期學生分批返校,進行為期一年的補充訓練。 經軍長批准,鄭德厚、王福光、鄧少華和我去了成都黃埔軍校第一兵團訓練,於是離開了原來的部隊。
值此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先烈,不忘民族恥辱,我謹紀念這段記憶。
1995年8月。
資料來源**:《孟子文史選集》(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