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國內外傑出的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飛彈之父”。
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現代力學與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的奠基人和倡導者。
簡歷:
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
1934年6月大學畢業後,他以政府資助留學生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
1935年9月,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
1936年9月,他轉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馮·卡爾門教授。
1939年,他獲得了航空學和數學雙博士學位。
1947年,他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
1955年10月,他回到了祖國中國。
工作經歷:
1956年,他向中國共產黨提交了《關於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1956年,他受命創辦中國第乙個火箭和飛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所,並擔任該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1957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
1965年任機械工業第七部副部長。
1970年,他牽頭組織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80年至1991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會長、理事長。
1986年至1998年,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主要成就:
他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和噴氣推進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提出並實施了火箭助推器起飛裝置,以縮短跑道距離。
提出了火箭客機的概念和核火箭的想法。
發表學術著作《工程控制論》,在控制領域引起轟動。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計畫。
參與研製了短程飛彈、中短程飛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直接領導了“兩彈組合”的試驗,用中短程飛彈發射原子彈。
獎:
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1989年,他被授予“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
1991年10月,被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1999年9月,被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社會任命:
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屆理事長。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第一屆理事會執行主任。
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性格影響:
錢學森的一生,是執著追求科學、忠於祖國、獻身的典範。 他的科學成就和高尚的品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我國的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的愛國精神、創新精神、科學精神成為中國科技界的寶貴財富,受到後人的廣泛讚譽和學習。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