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沙雅縣不斷加大對種植養殖的支援力度,通過構建現代農業和科學養殖體系,實現了種植養殖高質量發展,農民增收的信心和信心越來越充足。
1月8日,走進位於托伊堡樂迪鎮沙雅雪峰奧群養殖場30萬只肉羊屠宰加工廠,自動化流水線正在有序執行,經過剝皮、開腔、檢測、排酸等工序,將鮮羊肉包裝成羊排、羊柳等產品, 等待銷往全國各地。與過去國外運輸承包的養殖、屠宰方式不同,現在沙雅縣在養羊、育肥、屠宰全過程中實現了自給自足。
沙雅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主任麥麥提·艾海提說:“過去幾年,沙雅縣出欄的羊有50%到60%是被屠宰的。 目前,沙雅縣畜牧業數量不斷增加,從前幾年的50多萬戶增加到現在的100多萬戶,自給率也達到100%,滿足了農牧民的需求。 ”
羊肉100%自給率的背後,是沙雅縣養殖供應體系的不斷完善。 在毗鄰屠宰加工廠的沙雅縣揚兒郎牧業合作社,1000多隻胡羊在乾淨整潔的圍欄裡悠閒地吃草。 合作社通過“母羊育肥”和“羔羊育肥”等模式,不斷擴大養殖基地,出欄羊數量與日俱增,屠宰後直接供應給屠宰場,實現養殖體系全覆蓋。
沙雅縣揚爾朗畜牧業合作社成員奈買提·雅庫夫說:“前年在合作社投資了500只胡羊,兩年出欄1500只,年收入約20萬元。 ”
沙雅縣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主任麥麥提·艾海提說:“合作社和屠宰場也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目前有人在屠宰場工作。 從畜牧業整體來看,農戶平均純收入在4000元以上。 ”
位於紅旗鎮喀什市託格拉村的沙雅縣德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通過集中出讓土地出讓的方式向農民發放紅利、設立每月發工資專職等多種方式,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讓大家在合作社裡學習新技術,成為新時代的新型職業農民。
沙雅縣德明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艾哈邁德·雷西提說:“我們家200多畝土地已經轉給了合作社,一年的紅利超過20萬元。 我來合作社上班,在合作社學到了很多技能,合作社的工資一年6萬元左右,其餘時間從事養殖,養殖收入一年5萬元左右。 ”
面對傳統種植技術跟不上、耗費大量人力、機械化程度低的現狀,合作社以智慧興農、科技強社會的定位,加強智慧農機應用,大力推廣與高標準農田相適應的棉花種植管理技術, 不斷加強土壤檢測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磁化水滴灌、“幹播濕出”等技術的整合應用,促進了合作社生產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現在,有 1 個。像沙亞縣艾哈邁德這樣的專業農民超過80,000人。
沙雅縣紅旗鎮人大主席團主席艾哈邁德·提薩伊說:“前期群眾自己種莊稼的時候,種植方式比較落後,沒有大型機械,沒有種植技術,導致棉花質量達不到我們的預期。 合作社成立後,有專門的服務團隊,目前產量有所增加,棉花平均畝產400公斤以上,最高500公斤。 目前,該協會有60多名專業農民,他們駕駛無人機,駕駛拖拉機,並負責磅屋的灌溉。 (沙雅縣榮**中心全**記者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