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期間,有一群學生處境最尷尬,那就是初中或高中的學生。 怎麼說呢,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還是天真無邪,熱衷於放鞭炮取樂; 大學生已經通過了高考,成功“落地”,玩手機和遊戲,家長基本不多說什麼; 忙碌了一年的成年人更喜歡打麻將、打牌和舉辦晚宴。 只有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成績和高等教育壓力很大,假期很辛苦。
做好功課,大家都在玩,你無法專心致志; 看手機玩遊戲,難免會面臨父母或其他長輩的各種嘮叨。
關注和照顧這個群體是重要和必要的。 毋庸置疑,這個群體最大的問題或者任務就是學習,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答案是肯定的。 近日,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英墩村的淩源坊村村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英墩村邀請了17名村里返鄉大學生,與村內中小學生齊聚一堂,分享和交流學習經驗。
從時間上看,“應墩村淩源方優秀大學生友誼座談會”選在農曆龍年元首,可見此次活動的重要性,村里歷來提倡讀書,一直重視教育,把孩子的學習放在首位, 這是英墩村的優良傳統。
說實話,絕大多數家長都失去了輔導大部分作業的能力,很多溝通或勸告很容易陷入長輩的說教、脅迫、命令甚至威脅的方式,這讓孩子普遍反感,效果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即使像我這樣的大學老師,除了用中文和英文指導一些外,我也無法幫助其他科目。
我的意思是,只有剛畢業的大學生,剛剛完成中學生涯並進入大學的哥哥姐姐,才能提供實質性的指導和諮詢。 弟兄姊妹們紛紛上前分享相關經驗和教訓,顯然更有針對性,更“開對藥”,從而“治病”。
據悉,參加者均屬於應墩村淩源家,凌淵方氏一共有200多戶人家,去年,該氏一共招收了十幾名大學生。 從數量上看,淩源坊一族有200多戶人家,平均乙個家庭3口人有600多人,村民們認識或熟悉的概率應該不大。 這樣的友誼活動無疑會讓年輕人相互了解,增加彼此的感情,大大增加宗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更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可以通過組建微信群、QQ群等方式建立常態化的聯絡機制,隨時及時地就學習等問題進行交流。
英墩村是晉江市著名的華僑村,很多村民紛紛出海到海外尋求發展。 敢打敢拼、敢走出去、敢向外發展、敢於放眼,這些品質已經內化並扎根在應墩村人的骨子裡,體現在閱讀水平上,就是鼓勵孩子努力學習、應試、走出去、走出去、闖天下、拓天地。
此外,應墩村以眾多民營企業聞名,村內有數十家企業,如盛泰紡織、盛泰機械等,涵蓋紡織、機械、服裝、食品、造紙等,從其帶動當地村民在當地就業的能力可見一斑。 經濟好轉了,村民富裕了,所謂“蒼裡懂禮禮”,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
當然,有兩個細節還有改進的餘地。 首先,在交流語言方面,宜改用晉江話代替普通話,前者可以更接近家鄉,讓孩子尤其是小學生不忘故鄉,了解家鄉,能說一些基本的家鄉,對弘揚家鄉的文化傳統大有裨益。
二、受邀者大多是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的“優秀大學生”,可能太“高大上”了,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需求多樣,有成績,也有心理,有的人適合上大學,有的人不適合上大學, 也許後者無論多麼努力,都可能無法上大學。因此,聯誼活動的組織者不妨邀請一些所謂的“失望的人”,他們沒有考上大學,已經上班或沒有上班,他們的經歷和經驗,他們的經驗和教訓,他們的經驗和經驗應該對中學生有所幫助。
道理很簡單,人生上大學不只有一條路,還有其他路; 對於孩子來說,前輩的成功故事很重要,失敗的教訓也很重要。
文字:姚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