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銀行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資料。 總體來看,2023年商業銀行穩中經營,信貸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整體風險補償能力充足。 市場關注的不良貸款方面,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9%,較上季度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其中,農商行不良貸款率明顯高於其他型別銀行,較年初有所上公升。 資本充足率方面,截至第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資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1506%,增加029個百分點。 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12%,較上季度末增長0.%22個百分點。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54%,增加018個百分點。 此外,去年以來,商業銀行淨息差一直呈下降趨勢,四季度末跌破17%比169%,環比下降,反映銀行仍面臨收緊利差的壓力。 通過資料看大趨勢,2024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淨息差、補資將如何演變? 圍繞這個話題,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採訪了行業專家。 專家表示,隨著實體經濟的企穩好轉和企業經營的好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將繼續保持穩定,不良率指數有望穩步下降。 兼顧資產端和負債端的表現,商業銀行仍有息差收窄壓力,但總體可控。 此外,銀行業對資本補充的渴求有增無減,年內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券等資本補充工具的發行量或將增加。 趨勢 1
缺陷率指標可能會穩步下降。
2023年,銀行業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同時,高度重視信用風險管理,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防範化解不良風險隱患,整體提公升資產質量。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32萬億元,與上季度末基本持平;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9%,較上季度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商業銀行正常貸款餘額為1993萬億元,其中正常貸款餘額為1948萬億元,相關貸款餘額為45萬億元。 截至2023年底,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佔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比例為842%,仍處於低位。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巨集觀調研周茂華對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商業銀行不良率逐季下降,體現了穩增長一攬子政策的成效,促進了國內經濟穩步向好,帶動了企業整體經營狀況的改善。 據了解,2017年以來,銀行業累計處置銀行不良資產18萬億元,盤活大量低效金融資源,將資金投入到更高效、更有前途、更有支撐力的領域。 2023年不良資產處置規模達到3萬億元,且處置維持。 從機構型別來看,四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鎮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為。 75%,比年初有所下降。 但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334%,比年初有所上公升。 “農村商業銀行不良率的上公升主要與基礎客戶群體型別和不良處置渠道的缺乏有關,難度大,需要對農村商業銀行與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等中小銀行之間的經營業績進行處理。 周茂華表示,去年四季度末,農商行整體不良率低於近三年平均水平,略高於歷史平均水平,整體不良率保持穩定,處於合理可控區間。 農商行等中小銀行需要不斷完善內部治理,優化業務管理流程,提公升運營和風控能力。 談及今年銀行不良率,上海市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隨著巨集觀政策的強化和精準政策的密集出台,城市投債和房地產領域的潛在風險將得到有效緩解。 預計2024年銀行業整體不良率保持穩定,不良生成率保持穩定,銀行業整體風險可控。 對於一些信貸結構良好、風險管理充分的銀行來說,整體不良貸款率可能會穩步下降。 趨勢二
對資本補充的需求有所增加。
資本是商業銀行的資本,直接決定業務規模,是銀行最寶貴的資源之一。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資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目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總體上符合監管要求。 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資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為1506%,增加029個百分點。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 12%,均較上一季度末有所上公升。 但正如中國人民銀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實施報告》中指出的,相對而言,國內銀行補資渠道少、困難多、進展緩慢,資金缺口較大。 例如,由於目前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市淨率(PB)為058、通過發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能力相對有限。 興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紅巖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淨息差收窄,大額財富線非息收入持續承壓,2024年商業銀行利潤增速可能偏低,而信貸交付有望在穩定增長的背景下繼續快速增長。 資本消耗可能快於利潤增長,行業仍將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對銀行業精細化資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四大國有銀行還面臨全球系統性重要的銀行業監管合規要求,需要發行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工具。 從銀行自身發展角度看,持續充資是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扶持的基礎。 曾剛預計,2024年各類銀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TLAC票據(四大國有銀行)發行量將增加。 考慮到金融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缺乏優質資產,充足的市場需求可以為銀行發行各種資本工具提供相對良好的市場環境。 “2024年,銀行將面臨一定的補資壓力,尤其是一些融資渠道相對狹窄、經營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小銀行,仍會有專項債券資金補資需求。 周茂華說。 趨勢三
淨息差收窄的壓力總體上是可控的。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信貸市場競爭加劇,特別是近年來,貸款利率大幅下降,銀行盈利能力下降,淨息差收窄壓力加大。 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利潤總額逐步擴大,但淨息差和資產回報率卻呈下降趨勢。 資料顯示,去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分別逐季下降。 73% 和 169%,商業銀行淨息差在四季度末首次跌破17%標記。 資產回報率的下降趨勢也比較明顯,在四個季度。 70%。從機構型別來看,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四季度末的淨息差分別為。 90%。保持合理的淨息差水平,是商業銀行審慎經營、防範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 事實上,為了穩定淨息差,金融管理部門和商業銀行在加強負債管理方面做了許多努力。 2022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繼續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節機制作用,各大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求和市場情況連續四次調整存款利率,多家中小銀行紛紛效仿,進一步降低債務成本。 展望今年,專家表示,商業銀行淨息差或將繼續收窄,但壓力或將緩解。 “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更大幅度下調存款利率、力度提高活期存款比重來對沖利差壓力,但預計利差收窄趨勢將持續,總體可控。 薛紅巖表示,這主要是由於今年現有貸款的重定價效應將得到體現,而地方一流平台債轉、低息基礎設施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佔比的提高,也將給息差帶來壓力。 “今年,商業銀行淨息差有望保持穩定,收窄壓力可控。 周茂華表示,預計未來商業銀行將進一步惠及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降,定期存款佔比仍居高不下。但另一方面,經濟的穩步復甦帶動了實物融資需求的恢復,經濟活動導致中間業務收入的恢復,金融市場的回暖也有望改善銀行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 每個人都在看
凌晨,美聯儲釋放了乙個重磅訊號!
龍之初的雪地裡隱藏著多少驚喜。
樓市新訊息! 六大銀行和股票銀行迅速執行!
**:《金融時報》客戶。記者:徐蓓蓓.
編輯:楊志遠.
電子郵件: fnweb@126com 關注英國《金融時報》***,了解更多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