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區,蒙哥馬利將軍指揮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對隆美爾指揮的德意聯軍“非洲軍團”發動了反擊。
從那時起,盟軍逐漸扭轉了北非戰區的局勢。
那麼,為什麼盟軍能夠在北非戰區獲勝,讓我們來看看呢?
說起北非戰場上的各種失敗,不得不說它的始作俑者是“義大利”。
1940年7月,義大利軍隊趁英法在西歐戰敗的機會,從衣索匹亞入侵東非的英軍,卻意外遭到英軍**的襲擊。 英軍趁勢收復了東非失地,在北非戰區多次戰役中給義大利軍隊造成了重大損失,俘虜了多達13萬敵人。
次年2月,被稱為“沙漠之狐”的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團”進入北非增援義大利軍隊。 在德意聯軍的進攻下,英軍開始從利比亞地區撤退。
1942年7月,德意聯軍從利比亞進攻埃及,一度到達距離開羅僅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區。 然而,當時盟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駐紮在北非的德軍由於兵力和後勤補給等問題無法繼續推進,被迫轉為戰略防禦。
那麼我們不僅要問,為什麼隆美爾在知道後勤跟不上的情況下堅持進攻?
一方面,這一切都是由於德國的整體戰略考慮。
另一方面,北非的德軍也遇到了乙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那就是他們豬一樣的隊友“義大利”。
事實上,義大利可以說是在整個二戰期間來玩醬油的。
不要談論拖累你的隊友,但也要讓你的盟友陷入困境。 軍紀鬆弛,不懂得配合。
甚至德國將軍也說,“在義大利參加的戰鬥中,德國軍隊將再分配幾個師來保護他們。 那是一種真正的氣體。
義大利一向利用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去侵略別人,最後被打敗了,所以在阿拉曼戰役開始後不久,德意聯軍中的義大利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德意聯軍直接損失了4萬人,許多義大利軍隊還沒來得及出手就主動投降, 甚至軍官們都帶著下屬主動投降,最後俘虜太多了,英軍只好分發工具,讓義大利戰俘自建戰俘營。
當時,德意聯軍在北非駐紮了12個師,兵力超過10萬人。
德意聯軍保衛阿拉曼西南地區,從地中海沿岸到卡塔拉盆地,而英軍在北非有11個師和4個獨立旅,總兵力為23萬人。
1942年10月23日晚,英軍從德意陣地南北兩側發起進攻,短短兩天就突破了德軍在前線北部的防禦陣地。
此後,英軍調集主力繼續在北線猛攻,迫使南線的德軍增援。
德軍北上增援後,英軍玩了一場東西兩攻遊戲,將兵力集中在南線展開代號“加壓”的戰鬥,直接攻擊德意的巢穴,出奇的順利,突破了敵人的防線,向西推進了不少。
眼看戰局對他越來越不利,隆美爾只好下令西進,在撤退的路上,隆美爾根本顧及曾幫助過他的義大利軍隊,這直接導致了義大利軍隊的4個師向英軍投降。
根據戰後統計,在這場戰役中,英軍損失了7000多人,而德意軍**和俘虜人數則達到了6萬,這有點明顯。
第八軍功勳卓著,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
阿拉曼戰役以蒙哥馬利戰勝隆美爾而告終!
這個訊息傳到了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破例下令倫敦的教堂敲響警鐘慶祝勝利。 他說,勝利“實際上標誌著命運的關鍵”。 在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是無敵的,在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是無敵的。 ”
阿拉曼戰役也使蒙哥馬利成為追捕“沙漠之狐”的英雄,他本人後來被提公升為將軍,被授予巴斯騎士勳章,並被封為阿拉曼子爵。
1944 年 9 月 1 日,蒙哥馬利正式被任命為陸軍元帥,並一直堅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而他的老對手,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名花,“沙漠之狐”隆美爾,從那時起就逐漸枯萎了。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