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個人信用已經成為我們。
第二張“身份證”。
一旦不誠實不僅影響個人信用。
它還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這就是原因。 一些不法分子發現了這個“商機”。
實施虛假信用報告詐騙。
真實世界的例子不久前,正在上班的楊某接到一位“國家信用資訊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稱楊某在微信上使用的小額貸款利率太高,需要調整。
一分鐘後,對方又給楊某**打了電話,再次告訴楊某自己是國公人員,並要求楊某配合他的工作,如果你不信,可以開微信小額貸款,裡面有電子貸款合同,現在你要取消這份合同,降低貸款利率, 否則會影響楊某的信用,影響孩子的學業。楊開啟WeLoan檢視是否確實有貸款合同,於是他相信了對方。
然後,對方讓楊加乙個QQ號碼,說有專門的公職人員幫他處理。 新增QQ後,對方給楊發了02195555com,並給楊某打了QQ語音**,並讓楊某按照提示與對方共享手機螢幕。 之後,對方讓楊某點選鏈結查詢徵信報告。
楊開通鏈結後,出現了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資訊中心的頁面,根據提示輸入自己的ID號查詢信用,頁面提示他有小額貸款、銀聯賬戶、支付寶、京東4個未償還貸款資訊。
該公職人員“表示,他會立即清除這四項不良信用記錄,並讓楊某到支付寶上的兆聯金融將所有金額提取到銀行卡上,然後轉入對方指定的賬戶。 之後,按照對方的提示,楊某先後將微信餘額、銀行卡餘額、支付寶上兆聯金融8991的提款全部轉給了對方。
不久後,楊某將此事告訴了領導,領導告訴楊某自己被騙了,於是趕緊報警。 損失金額(人民幣):11928296元。
常規分析詐騙分子利用人們對個人信用較為敏感的心理,冒充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資訊中心、銀保監會、京東財經客服等工作人員,利用專業心理技能誘使受害人登入虛假的中國人民銀行信用資訊中心**(與官方**非常相似, 極度混亂,且難以被公眾識別),以影響個人信用為由,造成受害人恐慌,進而讓受害人急於進行所謂的登出京東金條、小額貸款、清空額度、消除不良記錄等行為(實際上是欺詐過程),造成資金損失。
友情提醒仔細核實網際網絡平台客服來電網際網絡平台客服不會使用個人手機號碼或其他非官方社交渠道聯絡客戶。 在收到此類**時,應保持警惕,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資訊,如有疑問,可直接致電平台官方客服**進行核實。
以影響徵信為由堅決拒絕關閉、登出賬戶個人徵信由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管理,任何機構和個人均無權刪除、修改。
仔細響應新增好友以共享螢幕的請求加好友分享畫面是虛假信用詐騙的固定套路,不要輕易使用聊天或螢幕共享軟體與陌生人聊天,也不要在共享畫面中進行銀行賬戶操作,防止個人資訊洩露。
禁止向陌生人轉賬或借錢堅決無視陌生人轉賬、借款的要求,拒絕透露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驗證碼、密碼等個人資訊。
*:霸州市公安局反欺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