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幾千年沒有發現澳大利亞,它緊挨著東南亞
事實上,地球大部分地區都被海洋覆蓋,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相對較少,否則為什麼會被稱為“藍色星球”呢? 在人類居住的土地上,由構造板塊組成的大陸產生了許多國家。
後來,地理學家將地球分為七大洲和八大洋,以區分東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國家都集中在乙個大陸上,“壟斷”的情況很少,但有乙個國家是個例外,那就是澳大利亞。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乙個壟斷大陸的國家,而且發現得比較晚。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中國幾千年來沒有發現這片大陸,而它顯然靠近東南亞?
在17世紀,歐洲出現了航海熱潮。 在此期間,一位名叫托雷斯的西班牙航海家無意中乘船穿越了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從那時起,這片土地就開始被記錄下來。
1606年,荷蘭人威廉·簡斯(William Janes)登陸並將其命名為“新荷蘭”。 在那之後,其他航海家光顧了這片土地,最終,"australia"這個詞應運而生。
澳大利亞的名字** 在"南部大陸"當歐洲人第一次發現這個地方時,他們錯誤地認為這是一條通往南極洲的道路,所以他們取了這個名字。
儘管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但它揭示了澳大利亞發現的歷史。
從歷史上看,來自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和其他國家的殖民者都曾抵達這片土地並在這裡殖民。 直到1931年,澳大利亞才最終獨立,成為共和联邦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欣賞澳大利亞獨特的地理位置,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乙個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
然而,在古代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簡單地發現這片土地並不容易。
中國航海簡史——澳大利亞為何未被發現 自明代鄭和西航以來,中國的航海史備受關注。 然而,儘管鄭和的西航規模很大,但澳大利亞並沒有被發現。
為什麼? 這與歐洲探險家的目的密切相關。 當時,中國的航海是為了與知名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開拓海洋"絲綢之路",而不是為了探索未知和冒險。
因此,我們的航海家在通過馬六甲海峽後,一直在向西航行。 然而,澳大利亞位於我們的東南部地區,這與他們的航行方向相反。
但是,事實上,他們還是發現了這個地方。 這是因為他們的航行路線是有根據的。 在鄭和西航的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都是相當成熟的路線,沿途的國家也是以前通過絲綢之路交流過的國家。
因此,可以說中國當時沒有興趣去探索,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去南下發現澳大利亞。
當時,船隻由風和洋流提供動力,而不是像今天這樣使用汽油。 中國船隻不能依靠自然力量漂流到澳大利亞,因為兩國的風和流向相反。
而歐洲的航海探險家們,無論是被國家流放,還是無法在原國生存,還是家庭富裕,都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探索未知。
除了主觀因素外,對澳大利亞的搜尋還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 南洋群島,熱帶雨林環境惡劣,蛇、蟲、鼠、蟻出沒,不適合人類居住,原住民很難與領地島嶼接觸。
在古代,要克服這樣的極端環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北燁”。
即使那些有幸乘船抵達澳大利亞的人,他們也不會倖免,因為澳大利亞北部聞名"貧瘠的土地"據說氣候惡劣,不適合人類和生物生存,他們被困在這裡,只能等待死亡。
就算在那裡勉強生存,又怎麼能回到原來的故鄉呢? 澳大利亞最繁榮、最富饒的地區位於東南海岸,那裡居住著大部分人口。
然而,這些地方離我們在亞洲還有一段路要走,更不用說中國了。
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澳大利亞被各國殖民,中國也經歷了朝代更迭。 因此,我們很難再次發現澳大利亞。 這就是中國無法探測到澳大利亞氣候的客觀原因,這與美洲和歐亞大陸的情況非常相似。
在地圖上,這兩個地區彼此非常接近,僅隔白令海峽相望,但由於氣候極低,古代歐亞大陸的人們無法通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因此一直沒有被發現。
歷史充滿了奇妙的變數,小小的事業可以帶來驚人的結果。 就像澳大利亞的發現一樣,人類文明的程序也受到了這些微妙變化的影響。
從亞洲的陸上絲綢之路到哥倫布的航海時代,從中國的天是圓的理論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從中國的四大發明,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每一次思想的碰撞和科學的進步,都讓我們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
人類文明的進化就像是一次階段性的發現,不遺餘力地一次又一次地探索,一步乙個腳印地走向光明的未來。 澳大利亞的發現只是其中的乙個縮影,是全人類探索整個地球的乙個典型例子。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天體、太空,甚至宇宙,去追尋迷人而神奇的星辰大海。 到那時,我們或許會發現乙個新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