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新年伊始,儘管寒風凜冽,但大街小巷卻洋溢著濃郁的春節氣氛。 人們忙著購買新年商品,小販們熱切地出售春聯和鞭炮。
然而,在北京301醫院以南的一棟小樓裡,寂靜得令人毛骨悚然,只有偶爾的電視聲打破了這種寂靜。 “這個人是誰? ”
爺爺指著電視上的紀錄片問道。 旁邊的貼身**黃林用手比劃了一下回答:“這是你,在廣州開會的時候。 ”
鄧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儘管他剛剛入院。 這一天,他的精神狀態出乎意料的好。 然而,到了二月份,鄧公的身體開始逐漸虛弱。
當他的妻子卓琳再次來醫院探望他時,他鄭重地向卓琳坦白了一件事。 卓琳緊緊握住丈夫的手,嘴唇緊閉,臉色蒼白,最後她只是重重的點了點頭,淚水已經浸濕了衣服。
2月19日,這位偉人永遠離開了我們,舉國哀悼他的逝世。 那麼,鄧功死前說了什麼呢?
這位老人的故事是什麼?
不管你支援鄧龔與否,我們都應該向這位偉大的“總設計師”小平同志致敬。 正如他為人民建設國家鋪平了道路一樣,鄧創造了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的新時代。
法國記者法拉奇在兩次採訪後對鄧鞏給予了高度評價:“難得能找到這樣一位英明的領導人”,足以證明他獨特的魅力。 美國學者石馳宇稱讚鄧是“具有務實個性的領導人,這一點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董事長對“堅定信念、愛民、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戰略思維、開放無私”的評價值得終身學習。 無論歷史如何評論,鄧功的貢獻都是不可磨滅的。
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北大校門外出現了溫馨的一幕。 一群大學生自發組織起來,展開橫幅,表達對鄧的熱烈歡迎和深深的敬意。
橫幅簡單而真誠地寫著:“你好,小平”。 這句問候語沒有使用鄧的全名,也沒有新增任何尊稱,甚至沒有最基本的“同志”稱號,而是深刻地反映了鄧在學生心中豁達友好的形象,以及他們對鄧的深愛。
據史料記載,**看到標語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向大家揮手致意,露出歡快的神色。 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他如此受學生和公眾的喜愛。
1977年,在強調社會應尊重教育和學習的同時,做出了一項極其重要的教育決定,即恢復高考制度。 正是因為鄧功這一明確的決定,這一年無數年輕人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
在那個年代,儘管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但人們卻滿懷理想和激情,懷著“天下興衰是丈夫的責任”的高昂熱情。
**的低調作風和務實原則,是他作為共產黨員的高尚風範和人格魅力的體現。 無論是當初拒絕擔任國家總書記,還是十年特殊期結束後禮貌地拒絕擔任總理、總書記、總書記,都體現了他對國家的深厚熱愛和體貼。
在1954年的一次會議上,他提議讓***擔任總書記,但以缺乏經驗為由拒絕了。 但***認為他和***在耍花招,以後需要有人接手。
為了說服***,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 他堅持做實事,值得我們學習和尊重。
在領導人的一次私人晚宴上,他用地道的湘口音說:“恩來和我現在是醫生,**是**,小平是**張,**張是我們的助手。 ”
董事長話音剛落,**立刻跟了上去,看著***說:“我覺得董事長的比喻很生動! 你的秘書長的差事是更有幫助。 ”
這時,飯桌上的其他幾位領導也“幫”董事長動員起來,***拍了拍桌子,堅定地說:“董事長,我覺得這件事情會解決的! ”
然後***笑著點了點頭,其他人也齊聲喊道:“決定了,決定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鄧最終沒有克制,從這裡不難看出,**是故意在這個時候培養鄧的。
1952年,在部長會議上宣布:在即將訪問蘇聯期間,擔任總理一職。 這是他第一次擔任政府會議總理,此後多次以“副總理”的身份主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去世,整個國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雖然不能因此而停止***的工作,但必須接管***的位置。
當時,**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他之前已經擔任過“副總理”。 但是,由於國家政治敏感的十年,鄧公被派往江西與**等老幹部一起工作。
因此,**的職位最終由***同志填補。 ***在一次外交採訪中明確表示他不想當總理。
1978年11月底,在北京參加**工作會議。 在此期間,美國專欄作家諾瓦克專門採訪了他。 當諾瓦克提出“國內外問題”這個敏感問題時,鄧的回答令人驚嘆。
特別是面對“駁斥所謂權力鬥爭”的問題,鄧自信地說自己可以提供背景材料,並笑著透露,在確定中共領導班子成員時,他其實是第乙個反對自己當國家總理的人。
諾瓦克很驚訝地發現他為什麼拒絕這個榮譽。
鄧說,雖然他有能力擔任總理,但考慮到他已經74歲以上了,最好讓乙個年輕有為的人接任,如華委員長是乙個合適的人選。
鄧並不重視榮譽,他更關心國家的未來和領導層的交接。 1980年,**提議***擔任中國共產黨主席**,但***婉言謝絕,並推薦***,一位年輕有為的同志接任。
**還說他不合格,認為他不合格。 然而,鄧的長遠思維和謙遜的態度使他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者。
鄧笑了笑,但表情依舊嚴肅:“我已經說過了,我會盡力而為的。 然後,鄧停頓了一下,給***思考的時間。
**堅定地看著鄧,表示贊同:“我完全同意,有責任。 但如果條件不成熟,你就不應該冒險。 沒錯。 ”
可以看出,**一致認為只有***最適合這個職位。 然而,他不僅禮貌地拒絕了,而且總是為年輕一代的同志提供機會。
最後,他懇切地告訴***,這是組織的決定,黨員必須服從。 ”
1981年7月,**會見了香港《明報》負責人金庸。 當時,中國"誰來領導國家,誰來服務***"是國內外的熱門話題。
金庸見到鄧后,直言不諱地問道:“作為董事長,大家一定會非常支援你。 然而,鄧謙虛地回答說:“如果明報希望我成為***,那麼我必須有資格。 ”
他先是提到自己在江西下放的時候非常喜歡看金庸的作品,然後幽默地說:“我老了,希望多活幾年,多為國家和人民做些事。 ”
金庸曾誤以為***願意為***服務,但鄧說他已經81歲了,如果他當了董事長,說不定會縮短壽命。 他更喜歡在家打橋牌和看武術,不在乎權力和名聲。
金庸對此深表欽佩,並認為他的豁達思想在現在和將來都是難得的。
辭去副主席職務後,他的生活變得低調而平凡。 1994年春節過後,他再也沒有公開露面,除了家人和親近的人,沒人知道他在做什麼。
然而,他根本不在乎這些,他在京城的一棟四合院裡過著普通老人的生活。 他給孫子們講抗日故事,回憶一代領導人的風度,和卓林打橋牌,偶爾吵架,過著舒適自在的生活。
他聽到“**生命快死了”的傳聞,笑著對卓林說:“誰說我病了,我沒事! 然而,這一切的美好在1996年12月被打破了。
鄧一覺醒來,就覺得呼吸困難,但平日裡,這是他準備洗臉刷牙的時候,坐在小方桌前享用早餐。 他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辦公室裡,喜歡用放大鏡研究地圖和字典,偶爾翻閱《史記》,但他更喜歡讀《聊齋》。
當他感到無聊時,他會拉著他的朋友打橋牌、游泳和看足球比賽,但他最常做的運動是散步。 然而,突然有一天,**在固定時間帶他散步時,他站不起來,雙腿不停地抽搐,只能虛弱地躺在床上。
醫院報告顯示,鄧公沒有重大的身體問題,內臟器官健康,飲食一直很健康,甚至沒有老年人常見的“三高”。 然而,致命的問題出現在他的神經系統,他患上了“帕金森病”,這是一種不能**的疾病。
鄧從熟悉的四合院搬到了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的301醫院,黃林在那裡照顧他的日常生活。 雖然1997年元旦,北京的空氣中帶著一絲冷風和不那麼溫和的氣氛,但大路依舊熙熙攘攘,人們準備過春節,小販們熱情地兜售春聯和鞭炮。
鄧公體檢做得不錯,精神狀態出乎意料的好。 這是他住院以來第一次想看電視。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帕金森病患者會無緣無故地出現四肢關節麻木、刺痛、螞蟻行走感和燒灼感,主要在手腕,患者會感到異常疲倦,伴有四肢痠痛和麻木。
這位93歲的老人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當他的病情嚴重時,他非常痛苦,但他從未表達過任何不滿。 有時他會睡著,有時他會醒著,但他不喜歡說話。
在病床上,他指著電視上的紀錄片問道:“這是誰? 聽到他的名字,他身體前傾,確定後有些羞澀地笑了笑:“原來是我。 ”
旁邊的黃林一聽愣,然後流下了眼淚。 老人雖然精神很好,但身體卻因為病痛的折磨而變得消瘦。 沒過多久,他就靠在床沿上睡著了。
2月7日,農曆正月初一,是鄧公度過的最後乙個春節,地方在病房裡。 卓林靜靜地坐在病床的沙發上,鄧公的侍衛站在他的另一邊,醫生和**也在等著。
病房裡雖然人不多,但氣氛卻很寂靜。 突然,窗外的鞭炮聲響起,鄧公望著點綴著烟花的夜空,緩和了一會兒,道:“我們能不能不舉行追悼會.......”我想捐獻我的遺體......我把眼角膜留給醫生研究,剩下的骨灰都撒進了海浬。 ”
病房裡沒有人反駁,鄧鞏垂在身邊的手被卓林緊緊握住,眼淚終於忍不住滑了下來,卓林哭不出來,其他人都轉過頭來,只有眼角的淚水在烟花的光芒中閃爍。
24年前的那一天,風雨交加,下雪紛飛。 一輛麵包車在警車的護送下,緩緩駛出醫院,向西行駛。 這條直通八寶山的路,全長2500公尺,曾被譽為“通向馬克思的道路”,而普通人則稱其為“黃泉路”。
這條路承載著無數偉人的足跡,見證了他們輝煌的一生。 現在,鄧也走在這條路上,走到了他輝煌的一生的盡頭。
此時此刻,坐在計程車上的我,突然聽到了一首熟悉的歌——《東方紅》。這首歌描述了我們的歷史,從站起來致富,再到進入新時代,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們偉大領袖鄧的領導和指導。
讓我們一起感謝鄧為我們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