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曹馳.
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促進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取感和幸福感。 ”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規模擴大,質量提高,投融資增長,利潤不斷提高。 然而,它也面臨著不確定性增加、產業結構優化、智財權保護以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平衡等問題。
釋放產業體系的綜合效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指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質量強國,促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和引領作用,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現代文化產業作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互依託、同步發展,使得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凸顯。
根據《中國產業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智慧型化、綠色化、融合化是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 智慧型化要求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準確把握先進技術發展方向,與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資訊科技緊密結合,實現文化產業的公升級發展。 綠化要求在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的環保、低能耗、高產出的特點,與其他相關產業緊密結合,帶動相關產業實現綠色發展。 融合要求文化產業充分發揮自身智力投入比例高、虛擬與物理緊密結合、產業融合性強、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等特點,實現功能互補、協同發展,不斷拓展和完善產業生態,釋放產業體系綜合效益。
誠信、先進、安全是現代文化產業的底線要求。 文化產業的完整性不僅體現在產品生產的方方面面,更體現在實現對產業過程的全面把握、自主智財權佔比的不斷提高、重點領域和關鍵工序的切實可控。 先進性要求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在發展中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通過重點領域的產業合作和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全球文化產業體系中取得領先地位。 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不僅關係到國家經濟安全、產業安全、產業安全,而且關係到思想安全和文化安全,這就要求在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思想風險和安全,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據介紹,自黨的十八大提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力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體系建設日趨完善,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產業融合不斷深化,創意和數字經濟成為重要推動力,投融資規模和利潤保持增長, 產業發展前景良好,政策支援力度強,保障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但也要看到,在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經濟壓力、文化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公升級等共同影響下,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序、地區差異和自身發展規律等共同影響下,在前景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 為實現文化產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今後發展方向、轉型重點、國際市場開拓。同時,隨著文化產業的深入發展,在人才培養、智財權保護、價值引導塑造等方面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亟待深入分析。
“有前途”的高效市場
報告認為,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以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把握發展新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要貫徹落實文化思想的有關要求,堅持社會效益。
一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發展方向,立足實際,深化改革,改革完善產業規劃,建立規章制度,特色挖掘,產業整合,資本利用,人才培養,價值引導等方面,努力實現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報告提出,一是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標,以新發展理念為導向,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規劃,完善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構建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產業規劃層面,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環節之一,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任務下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把現代發展的要求落實在產業布局和長遠規劃中。 在近期發展規劃中,各級文化產業規劃管理部門要把握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深刻認識我國文化產業規模大、品類齊全,但存在區域性、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結合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生命力強的基本特點,立足各地區、各行業發展實際,不斷優化和細化產業規劃,為文化產業發展尋求正確的方向。
針對智財權保護、行政管理、財務風險等問題,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通過發布司法解釋、公布相關判例、完善行政規章等手段,及時分析判斷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確保文化產業發展和爭議解決有法可依、有規,加強產業發展規範化。
二是要關注現狀,立足特色,找優勢,提高產業融合的規範化和專業化水平,努力探索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在產業結構方面,深化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調整,充分發揮“有前途”和“有效市場”作用,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資源有效配置,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針對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關注當地文化特色和居民需求,在民間藝術、地方文化、產業資源、消費習慣等方面下功夫,以尊重歷史和現實、適應時代和地方發展要求的方式挖掘和發展文化產業要素。 從而實現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不斷提高產業融合的規範性、針對性和專業性,加強對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和“文化+金融”、“文化+科技”等新興文化產業融合的引導,落實政策,有效促進文化產業有效融合。 文化產業主體要從企業自身特點和消費者實際需求出發,加強消費場景塑造和產品研發,在鞏固現有市場的基礎上,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文化消費質量。
三是大力推進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加強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完善文化產業發展動態分析監測,不斷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撐。 行政部門要發揮政策作用,積極引導和規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方向,提供充分有效的政策支援。 進一步完善數字通訊和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文化產業的消費場景和手段。 數字文化產業相關企業應加強區塊鏈、人工智慧、數字通訊、流媒體業務的創新發展,不斷開拓新市場、打造新場景、推出新產品。
同時,加強文化產業的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通過校企結合、職業技術培訓等方式,提高文化產業相關人才對市場和產業的適應能力。 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傳統文化和技能基礎。 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學術研究和產業監測,分析產業現狀,識別產業發展的利弊,加強產業動態分析,為產業發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撐。
四是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注重社會效益,確保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產業環境和生態清潔清晰。 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發展方向。 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各主體都必須堅持思想政治安全的底線和紅線。 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管理,通過日常監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行業自律與行政監管統一,加強對文化產業的監管管理。 要特別關注文化產業對未成年人的影響,積極引導文化產業相關主體和未成年人共同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制意識,傳遞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方面要嚴格執法,必須依法,違法行為必須查處; 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引導,引導文化產業自覺形成清潔、健康、和諧的產業氛圍,確保文化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