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解體不是悲劇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3-06

蘇聯的解體並不是一場悲劇。 相反,蘇聯的解體是一場人為悲劇的結束,或者說悲劇最終解體了。

評價蘇聯,普京的話應該是最準確的:“不懷念蘇聯的人沒有良心,想回到蘇聯的人沒有腦子。 ”

以下是馬克西姆·萊布斯基(Maxim Leibsky)的《蘇聯工人階級:工業父權制下的生活》(摘錄)序言的摘錄。

自 1930 年代以來,蘇聯的工人階級在經濟上存在,但在政治上卻不存在。 勞動人民的階級自我認同被大大削弱,在新思想的改革中沒有發揮重要作用。 因此,不能說蘇聯工人作為乙個單一的階級主體做出了任何選擇。 相反,他們成為 1980 年代末席捲蘇聯的政治風暴的被動觀察者。

蘇聯沒有壓迫階級,徹底改變了社會力量的格局。 工人可能不喜歡他的領導,但他再也不能通過工人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的稜鏡來看待他的敵人了。 他開始從公民與國家的普遍對抗的角度來看待他的鬥爭,這模糊了階級內部的團結並形成了社會共識:"我們所有人,無論社會關係如何,都反對預定精英的權力。 "蘇聯社會的官僚化自然導致了這樣乙個事實,即在大多數蘇聯工人的心目中,階級身份逐漸從他們的視野中消失,讓位於其他身份:地區、宗教、種族、政治等。 ”

蘇聯的社會主義一開始看起來非常好。 起初,幾乎沒有人質疑這個假設,說蘇聯的成就不明顯?

你怎麼知道蘇聯模式有固有的缺陷,短期有效,長期不可持續,最終不如資本主義。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主動反省原來的策略,做出調整,甚至否定。

請注意,這種策略的改變不是由於任何困難。

蘇聯模式在當時被證明是無效的,因為人們發現最初的“蘇聯吹氣”的基本假設是錯誤的。

吉爾德舉了乙個例子,在蘇聯體制下,**看到發達國家正在從事城市化和工業化,並決定在自己的國家也這樣做。 這是正確的方向,但知識並不完善:你只看到城市化和工業化,但你不知道如何去做——尤其是在你自己國家的特定環境中。

因此,蘇聯體制下的第乙個使用了最簡單的方法:城市和農村剪刀的區別。 強行徵用農民的糧食,運到城市給工人,用肉眼的手強行工業化,結果給農民和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事後看來,那些奢侈的人在純粹的無知中無所畏懼。

自 1918 年十月革命以來,在列寧和史達林的統治下,強迫勞動營“古拉格”遍布整個蘇聯。 俄羅斯官方報告指出,1934 年至 1953 年間,超過 1500 萬人被送往蘇聯從事苦役,超過 150 萬人死於集中營。 研究表明,從1929年到1953年,又有60.07億人被流放到蘇聯偏遠地區,另有4500萬人被送往勞教所接受再教育不到三年。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蘇聯的人口約為158億人,史達林的“大清洗”:基洛夫的謀殺始於1934年,結束於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主持蘇聯和葉爾欽復興的雅科夫列夫提出了這些數字,他在2000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史達林鎮壓的受害者涉及2000萬人,也許更多,“絕對沒有誇大其詞”。

也就是說,小於 1在擁有6億人口的蘇聯,在“大清洗”中,史達林敢於毫無顧忌地殺害2000多萬人。

大清洗完全是一場政治清洗,旨在清除史達林的政敵。 史達林因此鞏固了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蘇聯則失去了大量精英。

1941年6月22日,史達林對德軍大規模入侵蘇聯的訊息感到震驚,在短時間內,前線大批部隊被編隊殲滅。

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德國人做不到!

但事實已經發生,他只好接受,然後緊急召開軍事會議,安排有關事項。

會議結束後,他疲憊而孤獨地坐在凳子上,有些無奈和頹廢。

這一幕是記者拍下來的。 這個**被儲存了10多年,直到史達林去世後才公開。

首先,史達林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希特拉還沒有準備好進攻蘇聯。

其次,他認為希特拉不會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覆轍,德國軍隊不會愚蠢到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並分散其部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密切的蘇德關係使史達林能夠無視希特拉的侵略野心。

二戰前,蘇聯和德國關係非常密切,兩國簡直就是鐵桿盟友。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在戰前秘密將許多工廠和軍事科研機構遷往蘇聯境內,大批德軍來蘇聯參加訓練,關係如鐵哥。

因此,史達林絕對沒有想到希特拉會發起所謂的巴巴羅薩計畫,公然入侵蘇聯。

在史達林生命垂死之際,人們並不急於求醫,而是考慮權力的分配。 當最高領導人踢腳時,全面的權力鬥爭開始了,蘇聯陷入了混亂。 秘密警察首領貝利亞將馬林科夫推上了風口浪尖,甚至收買了人心,企圖當皇帝,可惜器官耗盡,弄巧成拙被赫魯雪夫聯軍徹底消滅。

史達林死後,蘇聯最高領導人被赫魯雪夫控制。

赫魯雪夫在蘇聯對史達林的清算,是指在1956年蘇聯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上,赫魯雪夫發表了乙份報告《論***及其後果》,揭露和批評了史達林時期的政治**、大清洗、集體化等問題。 這一報道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和震撼,標誌著蘇聯政治生活的乙個重要轉折點。

赫魯雪夫在史達林統治期間表現得異常恭敬,但在史達林死後,他下令移走史達林的屍體並將其火化。 歷史記載,赫魯雪夫曾為兒子求史達林,但最終還是沒能保住兒子的性命,這或許是兩人矛盾的根源之一。 此外,在史達林統治期間,他發起了一場清洗運動,引起了數千人的憤怒,並引發了民眾的憤怒。 史達林死後,人民需要找到合適的方式來發洩這種情緒,於是赫魯雪夫權衡利弊後,與執政委員會商量,決定鞭打史達林的屍體,一來是為了發洩人民的憤怒,使他的權力更加穩定,二來是為了發洩他個人的恩怨。

在著名的二戰將軍朱可夫的回憶錄中,有乙份來自手稿編纂者的注釋,告訴我們朱可夫的書早已被清除並送交蘇共**審查(公尺高揚的回憶錄被砍掉了頭,不允許續簽)。 最後一位審查員正是蘇斯洛夫,他是意識形態總檢察長,也是蘇共的第二任掌權者。 朱可夫的手稿不見了,他的回憶錄也無法出版。 過了很久很久,終於有人暗示這本書沒有得到勃列日涅夫的讚譽,必須更新才能出版。 這讓朱可夫和編輯們感到困難,因為在戰爭期間,朱可夫真的不認識薄熙來和他的人,如何寫出他對戰爭的巨大貢獻? 但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這本書就永遠不會出版。 後來,出版商想出了乙個聰明的主意:朱可夫做了乙個假鏡頭。 方法是:朱說朱到前線視察,在某地方見到了某位司令員,於是朱問薄熙來,說要見他(薄熙來在戰爭期間擔任過軍委,官員崇拜少將),得到的回答是勃列日涅夫去了前線, 但他看不見他。來不及,太快了,這個“假鏡頭”一被報道出來,當天或者第二天,克里姆林宮的**就會來,說可以按照修改後的草案印製。

在勃列日涅夫的晚年,國家基本上是乙個保守的老年政治,特權的腐敗與平等主義齊頭並進,為穩定而修補,機構腐敗。 此時,蘇聯的國家治理體系呈現出以福利換自由、壓縮社會功能的現象,以至於每個獨立的個體都像印度的“賤民”一樣離開了單位,無處可住,單位不僅是工作場所,更是一種依賴和寄託, 再加上消費文化的傳播,憤世嫉俗的思想成為主流,社會腐敗和憤世嫉俗猖獗。看不到任何提高生活水平希望的蘇聯人用酒精麻醉自己,70 年代末的酗酒者人數比 1 年代增加了 60 倍。

勃列日涅夫於1982年11月去世後,蘇聯巨人的癌細胞生長得越來越多,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崩潰了。

蘇聯**在烏克蘭境內建造了車諾比核電站。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58秒,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大火火焰鋪天蓋地,火光照亮了整個夜空。 當時,人們以為這只是一場普通的火災,住在工廠附近的人們甚至跑到陽台上欣賞火災的壯觀景象,一些孩子爭先恐後地騎著自行車到工廠看熱鬧。

這就像死亡發生前的閃回。 在隨後的幾天裡,核電站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和重新安置。 起初,他們以為只有三五天的時間,有的甚至以為是全市範圍的露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最終,他們發現自己的家鄉已經受到嚴重汙染,他們被貼上了“車諾比”的標籤,再也回不去了。

事故發生後,核電站附近第一批到達現場的消防員沒有被撲滅,消防員因致命的核輻射而相繼倒下。 為了撲滅大火,防止反應堆重新當選,包括官兵、飛行員、礦工、醫務人員在內的50萬人前往核工程前線做好善後工作。 這些人有乙個特殊的名稱,稱為輻射清潔劑。

有的清掃人員懷著對祖國的誠意和英雄氣概衝向核戰場,更多的人被騙到前線,在對核輻射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在最簡單的防護措施下,與致命的核輻射抗爭了七個月。 然而,等待他們的是死亡和疾病。 雖然有些人幸運地活了下來,但他們生活在恐懼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安全。

面對這樣的災難,**採取了封閉的態度,官員極力掩蓋真相。 事故剛發生時,沒有人告訴人們什麼是輻射,人們仍然有序地生活。 直到五一勞動節過後,蘇聯最高領導人公尺哈伊爾·戈巴契夫才出來向公眾發表講話,稱局勢已得到控制,沒有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 在那些日子裡,蘇聯**報道了英雄故事和人民戰勝核反應堆的故事。

一名因被欺騙而感到憤怒的化學工程師在被告知要提供為期 25 天的短期服務後,最終在車諾比擔任了六個月的清潔工。 另一位清理人員憤怒地回憶說,他突然接到通知,要去核**場址清理,他被像個囚徒一樣押送到車上......

阿列克謝耶維奇記錄了清理人員的經歷,記錄了乙個關於美國機械人在屋頂上五分鐘後停止工作的笑話,乙個日本機械人停止移動,而乙個俄羅斯機械人在上面工作了兩個小時。 這時,擴音器裡傳來命令,二等兵伊萬諾夫,你可以下來休息了。 這個俄羅斯機械人實際上是一名俄羅斯士兵。

根據清理的回憶,他們掃除了核反應堆屋頂上留下的放射性塵埃,強烈的輻射實際上來自他們的腳下,這只是普通而廉價的人造革靴。

有乙個清理工去車諾比打掃衛生,他成了二等瘸子,因為他總是生病,工廠想解雇他。 他去找廠長說,我在車諾比工作,我救了你,但廠長冷冷地回答說,我不是把你送到那裡的人。 據他回憶,他們撤離後,簽訂了保密協議,不能向外人談論核**。 他們在現場吸入了多少輻射也是軍事機密。 忍不住怨恨,直接罵道:“去死吧,你們都去死吧。 他之所以說出這句不雅的話,實際上表明車諾比的受害者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和保護。

這場悲劇是強大而專制的政治制度的結果。 說到車諾比周年紀念日,總是提到一句話:比核**更可怕的是謊言和欺騙。

一位被調來的鄉村教師回憶說:“一切都發生了,人們沒有得到任何資訊:**保持沉默,醫生也保持沉默。 這些地區等待各州首府的指示,各州首府等待明斯克的指示,明斯克等待莫斯科的命令”。 事實上,蘇聯不僅呼吸,還創造了一種虛假的喜悅,和平與安全感。 為了避免恐慌,雖然有一些保護措施,但並沒有積極組織起來。 下屬為維護自身利益,盲目服從上級命令,配合上級隱瞞甚至篡改事實。 所以有人說,這場災難為5年後蘇聯解體敲響了喪鐘。 就連戈巴契夫在他的回憶錄中也說,車諾比暴露了蘇聯的許多焦點:隱瞞災難和負面事件,缺乏責任感等等。 整個系統充斥著奴性、奉承和誇張。

白俄羅斯女作家 Sa.阿列克謝耶維奇採訪了100多名車諾比核事故的倖存者,並要求他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段口述歷史向我們展示了很少有人知道的殘酷事實。

阿列克謝耶維奇和她的父母當時住在汙染地區,她的母親因這場災難而失明。 所以我們可以說她也是車諾比的目擊者之一。

2015年,時年67歲的阿列克謝耶維奇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該獎項的原因是授予白俄羅斯女作家:她的多聲部創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痛苦和勇氣的紀念碑。

她寫了《車諾比的吶喊》,她沒有寫“輻射劑量相當於廣島和長崎投下核彈的500倍”等重要人物,而是記錄了人們如何被趕出家園,眼睜睜地看著親人死去。

然而,人類歷史上的這場大災難,無論是在蘇聯還是在解體後的白俄羅斯,在官方歷史書中都很少提及。 她認為,只有讓每乙個親眼目睹的人說出來,才能成為真實的記錄,成為整個歷史。 正是出於這個目的,阿列克謝耶維奇創作了她的作品,作為痛苦和勇氣的紀念碑。

在文明社會中,每乙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乙個價值不均等的國家不值得人民的尊重。

蘇聯處置了車諾比核電站,奪走了50多萬人的生命。

1988年,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形勢嚴峻。 這場戰爭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壓力。 蘇聯軍隊在阿富汗遭到頑強抵抗,無法實現完全控制阿富汗的目標。 這場戰爭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質損失,給蘇聯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此外,蘇聯在國際上受到廣泛的批評和譴責。

在此期間,蘇聯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動盪。 蘇聯領導人公尺哈伊爾·戈巴契夫上台後,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開放,試圖改變蘇聯的經濟和政治局勢。 他提出了“新思維”和“戈巴契夫主義”的思想,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決蘇聯面臨的各種問題。

1988年4月14日,巴基斯坦、阿富汗喀布林政權、蘇聯和美國簽署了關於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協定。 同年5月15日,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最終於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阿富汗。

你可能不認為冷戰不僅是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也是一場關於國民經濟資料的“統計戰”。 當時,美國情報局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派間諜獲取軍事機密,而是收集蘇聯的經濟情報,千方百計挖掘蘇聯經濟資料造假的證據,從而摧毀人們對蘇聯經濟的信心。 中央情報局宣布,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僅為蘇聯官方數字的1 5。

在這種情況下,它發生在蘇聯的統治集團內**,部分最高領導層開始懷疑蘇聯模式。 戈巴契夫公開批評蘇聯偽造經濟資料,並認為社會總產出的核算方法存在嚴重問題。

乙個強壯的人在臨死之前不會折斷他的胳膊,但當他發現死亡即將來臨時,折斷他的胳膊已經來不及了。 很多人把蘇聯的解體歸咎於宣布執政黨的戈巴契夫,其實戈巴契夫就像是**的最後一位皇帝,他希望通過改革來拯救帝國,但不幸的是,改革的視窗很快就散去,以至於難以返回,氣氣耗盡,最後牆倒塌了,大家都推了下去。

我記得當時的情況正在以令人窒息的速度發展。

1991年8月19日,蘇聯發生政變,正在度假的戈巴契夫被軟禁,但政變隨後失敗,葉爾欽上台。

8月24日,戈巴契夫宣布辭去蘇共領導人職務,並建議蘇共自行解散。

人民心動亂,蘇聯動亂。 各加盟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俄羅斯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也以同樣的方式謀求獨立。

9月6,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的獨立。

12月8日,為了抵制戈巴契夫的經濟綜合體倡議,葉爾欽秘密會見了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領導人,並簽署了獨立國協協議,蘇聯名存實亡。

12月21日,11個蘇維埃共和國在阿拉木圖簽署並加入獨立國協,蘇聯被判處死刑。 葉爾欽在講話中說:“我曾經把大半輩子都花在思考蘇聯的未來上,但現在我不需要了。 ”

12月23,葉爾欽來到克里姆林宮,與戈巴契夫舉行了八小時的會晤,要求他交出武裝部隊的最高指揮權並發射270,000枚核彈頭的“核按鈕”,克里姆林宮等。

12月25,戈巴契夫簽署了他的最後一項法令:辭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職務,並將武裝部隊的控制權和“核按鈕”移交給葉爾欽。

當天晚上7時,戈巴契夫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辭職,但同時他說:我堅決主張各族人民獨立和共和國主權; 同時,它主張維護聯盟國和維護國家的完整。

最後,他說,我相信我們的共同努力遲早會結果,我們的人民將生活在乙個繁榮民主的社會中。

幾分鐘後,紅旗倒在地上,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導致了15個國家和15資本主義國家的形成。

如果情況變了,原來的假設不再正確,你還是不允許別人質疑那個假設,甚至大家都發現這個假設明顯是錯誤的,但是他們不敢說出來,我們不得不說,我們認為是對的,就要堅持到底, 這就是所謂的黑暗之路。

對每個人負責往往會導致不對每個人負責。 上面為了迎合上述內容而談社會責任的時候,其實很容易虛偽,說出一些你不相信的話。 我們必須根據實際問題做出決定,而不是空話。

後記: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葉爾欽實施了所謂的“衝擊”。

1997年7月,《獨立報》發表了乙份關於家庭收入和支出的報告,指出十分之九的俄羅斯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四分之一的家庭處於赤貧狀態。 直到2008年,俄羅斯的GDP才勉強超過1989年的水平。

這是俄羅斯最黑暗的時刻。

難怪當談到這段歷史時,普京非常生氣,“蘇聯解體是什麼? 這是歷史上俄羅斯以蘇聯的名義崩潰。 ”

世界上最具領土性的國家之一,乙個曾經讓美國感到恐懼的超級大國,突然消失了,用普京的話說,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俄羅斯也在品嚐蘇聯解體的地緣政治後果。

葉爾欽曾自詡為民主鬥士,但當他上台並震驚改革受到輿論質疑時,他立即脫下偽裝,赤裸裸地摧毀民主。 到1992年,只有不到20%的人支援休克,甚至葉爾欽的一些前支持者也呼籲修改改革。

由於議會拒絕服從命令,葉爾欽於1993年10月轟炸了議會,逮捕了反對他的人,然後他解散了議會,用親信取代了議會中的所有關鍵職位,然後他們通過了賦予**最高權力的憲法,議會變成了乙個沒有實權的諮詢機構, 它的正式名稱是國家杜馬,與沙皇時代的名稱完全相同。

這種結構一直維持到普京統治時期,普京在葉爾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自己的權力,建立了地方和官方效忠機制,並建立了官方反對派,戈巴契夫開始的民主程序結束了。

到葉爾欽離任時,他的支援率已經跌至個位數,成為最不受歡迎的領導人之一,他知道自己犯了罪,所以他把權力交給了普京,希望他承諾不清算自己的腐敗,退出政壇,直到普京給出肯定的答案。

在紀錄片《俄羅斯,最新歷史》(Russia, Latest History)中,普京接受了採訪,講述了蘇聯解體後他如何不得不開私家車養家餬口。“我的意思是,開車賺外快,成為一名私人司機,”他說。 說實話,談論它並不愉快,但不幸的是,它確實如此。 ”

一位前克格勃要人不得不使用“滴滴司機”方法來維持家庭開支; 可以想象當時其他俄羅斯人的困境。

這是普京甚至乙個國家都無法回顧的悲慘過去。

熱點引擎程式

相關問題答案

    蘇聯解體和超級大國解體

    年 月 日,曾經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超級大國的蘇聯宣布解體,標誌著冷戰勝利者美國的最終勝利。蘇聯解體後,其最初的個聯邦成員國成為獨立國家。本文將基於資料分析蘇聯解體後的個國家,了解這一歷史事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蘇聯解體後的個國家。俄羅斯聯邦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的主要綜合民族和軍事力量...

    如何判斷企業是否為國有企業

    如何判斷企業是否為國有企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對國家的發展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一些非國有企業往往打著國企的旗號進行欺騙,給投資者和消費者造成損失。因此,如何判斷乙個企業是否為國有企業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我們可以...

    女人是不是“戀愛領域的老手”,肢體語言就是答案

    肢體語言是彼此交流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揭示了乙個人真實的內心想法和情緒狀態。在情感交流中,女性通常被認為更敏感,更善於使用肢體語言。那麼,乙個女人的肢體語言是否能揭示她是否是乙個愛情老手呢?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個問題,通過分析肢體語言的特徵,揭示女性是否是愛情場景老手的答案。.進行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肢體...

    曾世強要判斷乙個女人是否“乾淨”,可以通過看“三個地方”來知道。

    近日,曾世強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提出了如何判斷乙個女人是否 乾淨 的想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他指出的 三個地方 包括言行 習和關係。這些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會對女性角色的傳統期待和偏見,也促使我們反思如何構建乙個基於尊重個體的更加平等包容的社會觀念。言行 反映內心世界的鏡子。.言語表達 乙...

    不管男人喜歡與否,5個“細節”都能分辨出來,真的!

    在情感世界裡,每個人都像探險家一樣,不斷尋找隱藏在微妙之處的線索,試圖讀懂對方的心思。尤其是當乙個女人遇到自己喜歡的男人時,看穿對方心思的慾望尤其強烈。但其實很多時候,答案就藏在那些不經意的 細節 裡。這些細節就像一面鏡子,默默地反映出乙個人內心的真實情感。在繁華都市的一隅,有這樣一對相識時間很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