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經濟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李強總理作了《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我們既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又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今年以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上市公司自律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可持續發展報告》)陸續發布。 有觀點認為,在保持政策穩定的基礎上,可以繼續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支援力度,不斷完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金融等產品體系,調動更多資源支援綠色經濟。
綠色低碳經濟的“大命題”
3月5日,李強總理作出《報告》,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列為2024年重點工作之一。
具體而言,報告提到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 實施綜合節約戰略,加快重點領域節能節水轉型。 完善支援綠色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投資、一流政策及相關市場導向機制,促進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減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鏈條。 打造美麗中國試驗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同時,報告還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紮實實施“碳達峰十項行動”。 提高碳排放統計核算核算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面。 進一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構建新能源體系。 加強大型風電和光伏基地和輸電通道建設,促進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色電力使用和國際互認,充分發揮燃煤燃電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作用。
華林**資產管理部落董事總經理賈志表示,綠色經濟對於保護環境、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雙碳”目標下,我國綠色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躍居世界前列。 在新能源發展方面,包括光伏、風能、水電、氫能等方向,均有快速提公升。 未來,新能源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也提到,在發展新素質生產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正面臨“新興加轉型”的關鍵時間視窗,在此背景下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可以大大提高勞動效率,進一步提公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從而增強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競爭力,因此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對中國經濟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策檔案陸續“發布”
近年來,發展綠色金融一直是中國的重點工作之一。 2023年10月的**金融工作會議也指出,要做好“綠色金融文章”。 為支援我國持續推進綠色經濟建設,近期還出台了相關政策檔案。
例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最近就三大交易所最近發布的ESG指南徵求了意見。 2月8日,中國證監會(證監會)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統一指引,同時發布重磅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 在規則內容方面,《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建立了可持續發展資訊披露框架,明確了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披露主題。
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料顯示,2023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1023家上市公司將披露其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率為47%,披露數量和比例將創下新高。 此外,根據交易所要求,報告期內繼續入選上證180指數、科創50指數、深交1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的樣本公司,以及同時上市的境內外公司,均需披露首批ESG強制性報告。 據實業**估計,截至2月10日,此類上市公司超過450家,佔A**值的51%。
此外,為規範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24年1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出台, 該法案將於5月1日生效。
早在2011年10月,北京、上海、廣東等8個省市就啟動了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試點專案。 2017年12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啟動。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通。 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自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以來,共交易了4個碳配額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
“雙碳”轉型以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援綠色經濟的政策,在保持政策穩定的基礎上,可以繼續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支援力度,不斷完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碳金融等產品體系,調動更多資源支援綠色經濟。 賈智說。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以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為基礎的多層次、多元化的綠色金融市場,為服務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國綠色貸款餘額為2858萬億元,同比增長368%,居世界第一; 國內綠色債券市場餘額為198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二。
在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未來仍需繼續推動新能源發展,光伏、風力發電等綠色發電佔我國整體發電體系的比重仍有很大的提公升空間。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包括充電樁建設和政策扶持等,仍需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