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之戰時,日本人喬裝打扮在北平賣糖葫蘆,對顧客說:別買,太苦了
尊敬的首長,我曾經是中國志願軍的一員,在祖國的土地上,有幸見到了您! "1955年12月,日本東京,日方翻譯的一句話讓郭沫若大吃一驚。
作為中國科學代表團團長,他受到了日本政府和公眾的熱烈接待,與許多老朋友重逢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他在日本遇到一名志願軍士兵時感到非常驚訝。
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日本殖民統治東北時期。
為了奪取東北的王位,張作霖極力討好日本人,導致日本在東北迅速擴張,除了修建鐵路和工廠,掠奪中國資源外,還大規模移民東北。
特別是“9·18事變”後,日本派出軍事化的“先鋒團”大批移民到東北,以達到對中國的長期侵略和占領。
砂原惠,日本公民,二戰期間擔任日語翻譯,1933年出生於福岡縣。 五歲時,他隨父母前往中國東北,那裡正在發生日本殖民統治。
砂原惠的父親是南滿洲鐵路公司(滿洲)的礦產專家,是一位純粹的學者,對軍國主義不感興趣,甚至有些反感。
他認為,日本人和中國人生而平等,所以滿洲鐵路對中國員工非常友好。 雖然砂原惠在上學後接受了日本武士道教育,老師也讓他成為軍國主義少年,但他受父親的影響更大,對中國沒有惡意。
隨著1945年春天日本戰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思考如何回國,砂原惠的父親也在積極籌備和買回國的機票。
突如其來的災難讓砂原惠一夜之間成長起來,成為了家裡的棟樑。 然而,在出發前,他的父親突然在遼寧阜新的家中去世,一家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打擊。
年紀輕輕的母親和兩個妹妹,砂原惠不得不挺身而出,成為家裡唯一的男人。 他的首要任務是將父親的遺體帶回日本,但當陸路和水路被盟軍封鎖,東北局勢混亂時,這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了生存,砂原惠不得不賣掉家裡的貴重物品,但當他們拿錢買食物時,卻被告知偽滿洲貨幣已經停用,變成了廢紙。
面對這些困難和挫折,砂原惠沒有放棄,他為了家人的生存而頑強奮鬥。
砂原惠聞言大吃一驚,決定暫時留在遼寧省北鎮溝邦子村,等情況緩和後再計畫返回日本。 砂原惠的母親用她以前的裁縫技能裁縫衣服,而 12 歲的砂原惠則負責在房東家放豬和砍柴以謀生。
雖然砂原惠從未系統地學習過中文,但她會說一些簡單的東北方言。 他自稱是南方人,看似欺騙了當地百姓,但實際上,聰明被聰明誤會了,大家都已經認出了他的身份。
然而,中國人民心地善良,他們沒有直接揭露真相,沒有歧視,沒有產生敵意,他們選擇了寬容和理解這個可憐無辜的日本少年。
雖然砂原惠不知道,但她欣喜若狂,因為她設法“通過技巧”。 直到一位老人的告誡讓她停了下來。 老人說:“要想在當地生存,就得學中文,至少要學2000個漢字。 ”
這些話讓她恍然大悟,砂原惠開始認真研究中國文化。 隨著日本投降,東北烽火再燃,回國遙遙無期,沒有中國人怎麼活?
砂原惠很容易理解漢字,放牛是他的生計。 他巧妙地設計了乙個計畫,從地主家裡偷零食,然後交給他的同伴放牛,而他自己則去教室偷聽。
他的勤奮使他能夠快速掌握基本的漢字和詞彙,為漢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948年,他獲得了合法的中國身份,以“張榮慶”的名義加入東北民主聯軍,成為第九獨立團的士兵。
他之所以改變決定,是因為父親灌輸了“好人不應該當兵”的觀念,現在他想嘗試不同的生活,體驗當兵的感覺。
砂原惠出身貧寒,是農村最貧窮的人之一。 然而,在東北的土地改革中,他被歸類為“雇農”,比貧農“更高”的層次。
在土地改革中,越窮越“光榮”,享受的待遇就越高。 結果,砂原惠得到了最好的土地,她家人的衣食得體。 他被這些變化深深感動,他看到共產黨軍隊為窮人而戰,而關東軍和國民黨**軍只保護富人,不管窮人是生是死。
他表達了對革命戰士的欽佩,渴望成為一名軍人,希望解放他人,贏得他人的尊重。 砂原惠自稱“張榮卿”,希望能像三國英雄張飛一樣英勇奮戰。
他加入了東北民主聯盟軍第一縱隊,該縱隊後來改編為第38軍,成為東北野戰軍(四野戰軍)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是童子軍的一員。
解放戰爭中,第38軍以英勇的戰鬥精神,從中國最北端一直打到西南邊的中越邊境,在13個省市作戰,解放了100多個城市,成為我軍歷史上難得的一支主力軍。
十五歲的士兵砂原惠隨部隊參加了遼神和平津之戰,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讚賞。 他不僅勇敢,而且足智多謀,在戰鬥中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贏得了多個獎項。
在平津之戰中,他為了探查敵人的防禦,偽裝成賣糖葫蘆的小販,成功潛入北平城。 雖然他帶的糖葫蘆太多了,影響了他的行車速度,但他馬上就想出了乙個好主意,買一送一,很快就減輕了重量。
然而,他很快發現了乙個問題,那就是他的糖葫蘆賣得太快了,沒有足夠的身份掩護。 匆匆忙忙,他從別人那裡買了十幾串糖葫蘆,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學得好,這次也沒輕易賣出去,可是有人光顧他,他卻貶低自己:“別買,我的糖葫蘆太苦了,不好吃。 1950年,韓戰爆發,志願軍誓死保衛國家,砂原惠聽到廣播時心癢難耐,卻無法親自上戰場。
然而,在1950年底,乙個好訊息傳來,第38集團軍奉命參加韓戰。 根據規定,不允許日本士兵參加戰爭,以免引起國際政治動盪。
好在砂原惠的戶籍資訊顯示,他是東北人,名字也是中國人,自然有中國國籍,可以成為志願軍的一員。
於是,他隨軍成功渡過鴨綠江,來到硝煙瀰漫的戰場,開始打敗美帝國主義野心的狼。
當砂原惠滿懷鬥志,想要在朝鮮戰場上大展身手,實現自己的野心時,卻發現自己的日本身份暴露了。 原來,砂原惠的母親在日本病重,他非常擔心,想回國照顧母親。
於是,他請求**允許他回日本,以便把母親帶回家鄉。 然而,他的這個要求被部隊發現,他不得不遺憾地離開了朝鮮戰場。
砂原惠雖然抱負沒有實現,但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母親的思念和對家鄉的愛。
按照國際規定,日本不能參戰,日本人不能出現在戰場上,否則會引起國際爭端。 結果,砂原惠被迫離開了朝鮮戰場。
然而,當他回到日本時,他的母親已經去世了,他只能含著眼淚將她埋葬在東北。 由於身份暴露,無法返回朝鮮,因此被分配到牡丹江東北航空學校政治部工作。
這所學校擁有許多來自關東陸軍航空隊的頂尖技術人員,他們為新中國空軍培養了人才。 在這所東北航空學校,培訓了160多名飛行員,其中23人參加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儀式。
然而,砂原惠不會飛行,所以他很好奇為什麼他的上司讓他在這裡工作。
由於他精通日語和中文,因此他能夠作為翻譯在與日本官兵的交流中發揮關鍵作用。 然而,來到這裡後,砂原惠並沒有成功融入角色,反而讓自己感到非常生氣。
原來,關東軍的這些技術骨幹享受著優越的待遇,住在寬敞明亮的房間裡,吃公尺飯和豬肉,有時甚至還喜歡吃海鮮。
看到這一幕,砂原惠感到非常生氣。 這些人明明是曾經的侵略者,在這裡享受著舒適的環境,而志願軍則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卻只能在雪地裡吃炒麵,太不公平了。
一怒之下,砂原惠絕食抗議航空學校的不公正。 航空學校的領導知道後,耐心地解釋,最後砂原惠想通了,繼續吃飯。
直到這一刻,砂原惠才明白,潛意識裡,他早就把自己當成了中國人,忘記了自己是日本人。 他以中國人的心態投身於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的建設。
1953年退伍後,在機械工業部第一電氣管理局工作,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然而,在1955年,根據中日協議,大量日本國民開始被遣返。
與其他急於與親人團聚的歸國者不同,砂原惠帶著憂鬱、迷茫和不情願的心情回到了日本。 他的父母葬在中國,他的兩個妹妹也嫁給了中國人,他的首領、戰友和同事都在中國。
回到日本,砂原惠覺得一切都很陌生。 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他早已適應了那裡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這裡的一切都顯得格格不入,讓他感覺自己像是遠離了世界。
儘管如此,砂原惠從未忘記自己的中國情結,他願意繼續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沒有任何技能的情況下,他在大阪、京都和許多其他城市四處遊蕩,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但命運的轉折是中日關係緩和並逐漸增強,他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砂原惠在日本國際**振興協會接待部找到了乙份翻譯的工作,這份工作對精通中文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1955年12月,他獲悉中國科學代表團將以郭沫若為團團訪日,這在中日關係處於低潮的時期,是難得的機會。
砂原惠在現場聽了郭沫若的演講,相信中國的每個人都與他有血緣關係。 得知這個訊息後,他非常興奮,自告奮勇地承擔了接待翻譯的工作,就好像是過年一樣。
最後,他如願以償地接待了郭沫若一行作為日語翻譯。 當他看到郭沫若時,激動得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只能稱呼他為“首領”,並迅速靠近了郭沫若。
砂原惠女士是一位致力於中日文化交流的特殊人士。 中日關係公升溫後,她頻繁往返於中日之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中日經濟文化交流。
她參加了1957年在上海和北京舉行的日本博覽會,1957年在名古屋舉行的中國博覽會,1958年在廣州和武漢舉行的日本博覽會,甚至後來的廣州博覽會。
據統計,從60年代到90年代的40年間,砂原惠女士訪問中國超過350次,平均不到兩個月的一次。 她的貢獻和努力加深了中日兩國的交流,也使文化交流更加頻繁。
Megumi Sunahara,乙個在中國有著深厚根基的日本人。 他於1967年在日本創立了一家公司,定於7月1日中國共產黨生日。
為了表達對中國的欽佩之情,他還用“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作為公司員工手機的鈴聲。 砂原惠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從未忘記中國的一切。
他渴望在有生之年再次見到他的老酋長和戰友。
2010年7月28日,在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83周年前夕,一批在抗日戰爭中為中國人民立下汗馬功勞的八路軍日軍士兵來到中國, 他們將其視為第二祖國。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他們受到了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將軍的熱情接待,向他們敬酒並歡迎他們。 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們還應國防部的邀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建軍83周年招待會,與昔日的老首長、老戰友們相聚一堂,回憶那些艱苦而激情的歲月。
砂原惠是日本人,但他的青年時代致力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是中國最可愛的人之一,他的功績永遠不會被遺忘。
這次回到中國時,他感慨地說:“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這次特別的聚會,讓他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友誼和敬意,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為中日友好關係作出更大貢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