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正在全面建設“金融強國”,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無疑有助於實現“金融強國”的目標。 3月初,全國開始進入“兩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高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吳傑莊就完善中國信用服務體系、進一步釋放普惠金融發展潛力提出了相關建議。
吳傑莊表示,他今年向兩會提出的建議主要包括科技、金融和文化旅遊,其中就包括完善中國信用服務體系的提案,“在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資料要素潛力釋放的當下, 信用資訊系統發展空間更廣闊,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
目前,我國只有一家銀行和兩家機構(即央行徵信中心和百興、浦道兩家機構)負責個人信貸業務,而信貸產品較少,資訊收集不夠全面“,吳傑莊認為,國家可以進一步優化相關制度安排, 使人民群眾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享受金融服務的成本,同時降低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從而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
在推動當前普惠金融應用服務供給側拓展方面,吳潔莊在提案中指出,“信用體系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設施,可以提高資訊對稱性,降低交易成本,夯實普惠金融的執行基礎,提高服務效率和供給水平。 ”
對此,他表示,“目前,農商行、消費金融公司等10類金融機構主要服務於普惠金融集團,在制度安排方面可以考慮降低其徵信業務成本,利用科技手段進一步提高效率,更好地為普惠金融集團提供服務。 ”
同時,建議進一步支援農村商業銀行、小額信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非商業性銀行金融機構享受與商業銀行相同的徵信量和授信貢獻倍增政策,推動更多金融機構為普惠金融服務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增加收費標準應用的靈活性,允許金融機構在適當條件下自主選擇適用銀行分級定價政策,進一步降低使用信用資料的成本。
吳傑莊認為,要真正實現普惠金融,徵信機構要努力“降低借貸成本,鼓勵負責任借貸”。 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需要加快拓展徵信機構服務範圍,豐富徵信機構資料**,另一方面也需要包括徵信機構在內的全社會共同努力。
對於徵信局資料的豐富和拓展**,吳潔莊提出,“建立個人和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資料局是乙個好方向”。 以個人信用業務為例,他認為,包括生活資訊、志願服務資訊、環保資訊、ESG資訊等,最終通過大資料評估的個人信用更加科學、全面。 他強調,需要確保相關資料獲得的風險指標或信用報告是可靠可信的,“例如,購物、旅遊等其他資料很容易縱,只能被視為'替代資料集'”。
其次,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吳傑莊坦言,如果大家都通過負責任的借貸來降低信用風險,那麼徵信成本就會下降。 “當然,這也要看信用評級機構提供更多的信用教育和工具,真正將普惠金融知識普及給大家。 ”
上游新聞記者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