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儲能攻堅戰將打造旗手企業,多種儲能方式並行

Mondo 財經 更新 2024-03-05

與前幾年市場對新能源儲能前景的過度樂觀不同,經過幾年的實踐,儲能專案作用有限、儲能參與電力市場機制尚未完善、終端儲能專案盈利能力無法保證的現實差距, 這勢必會影響市場的投資積極性。

不過,據業內人士觀察,今年以來,儲能領域不斷傳來好訊息。

2月18日,浙江省發布2024年儲能目標,計畫新增儲能150萬千瓦廣東省還在2024年工作報告中發布了“20條”,進一步推動新能源儲能產業發展,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省新能源儲能產業營業收入60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50%,裝機容量將達到3GW, 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裝機容量達到4GW。

頻繁的利好政策再次點燃了儲能行業的希望,該行業經歷了產能過剩和2023年最好的戰爭。 在“雙碳”目標下,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不斷創新高。 同時,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不穩定給新能源的消納帶來了挑戰,產能過剩、利潤困境、產品同質化、安全等諸多行業問題仍有待解決,那麼2024年儲能行業如何突破呢?

萬創投資銀行研究院院長段志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的儲能行業注定有起有落,打造旗手企業尤為重要。 考慮到新能源整體裝機容量仍在上公升,仍需繼續配置儲能專案,未來多種儲能方式需要齊頭並進。

儲能行業動盪的一年

儲能的三種場景分別是電力側儲能、電網側儲能和使用者側儲能。 隨著太陽能和風能裝機佔比創下新高,發電側與用電側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鋰電池主導的2小時短期儲能侷限性暴露無遺,4小時以上長期儲能亟待突破。

以供電側配儲為例,由於配儲容量和期限的限制,供電側企業自身的用電作用相對有限,主要是為了滿足新能源專案建設的審批要求,對後續儲能的實際執行考慮較少, 因此,他們會傾向於在施工過程中選擇成本較低的解決方案,例如在某些時期放棄電力。

展望今年儲能市場的發展,萬創投行研究院院長段志強在接受《國際財經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的儲能行業注定會有起伏,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鏈**波動,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低價競爭惡性迴圈持續。

近兩年,受電池原料碳酸鋰價格飆公升影響,儲能行業一路高歌猛進,上下游企業產能大幅提公升。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儲能廠商已公布近70項擴容計畫,總投資超過4700億元,儲能電池及系統總擴容容量超過900GW h。

生產的湧入和擴大,使整個行業迅速陷入過剩局面。 國家能源局2021年發布的《關於加快發展新能源儲能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儲能裝機容量將達到30GW以上。 截至2023年底,我國累計投產34座新儲能容量5GW意味著中國新能源儲能提前兩年完成了目標任務。

二是投資回報模式不確定,投資積極性受阻。

作為乙個長期行業,儲能專案的初始投資成本將大幅增加,新能源企業往往傾向於選擇初始成本較低的儲能產品。 儲能企業在招標時,曾出現過“最低價格中標”的現象。 對於光伏、風電企業來說,配儲意味著投資增加,產量下降,“不配儲”的矛盾就出現了。

據了解,裝機容量為20%,持續時間為2小時的儲能專案,對於光伏電站來說,初始投資將增加8%-10%; 同容量儲能專案的風電場初始投資成本將增加15%-20%,而這一成本主要由發電方承擔。 與高配置成本相反,儲能電站的利用率較低。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2023年上半年,我國電化學儲能電站平均日均執行4個17小時,僅為電站設計利用小時數的34%。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研究主任邵遠軍表示,成本高、下游應用薄弱已成為儲能行業的一大難題。 目前,大型光伏電站需要得到026-0.3元的上網電價可以支付建設成本。 但是,在許多地區,這已經不可能了,例如,青海省的上網電價僅為02277元,甘肅省要求新能源中長期控制在88-13.在3個百分點之間,山東省在去年五一期間也出現了負電價。

針對盈利能力問題,段志強解釋道,“從理論上講,儲能專案的配置會延長投資週期,因為它不能創造額外的經濟效益,主要作用是減少太陽能和風電的棄風電。 段志強指出,目前儲能在供電端存在諸多問題,電站投資較大,成本由誰來承擔? 有人建議使用者側儲能場景應該承擔責任,但存在矛盾——儲能經濟模式是錯誤的。 例如,在如何控制成本方面,不考慮無儲能太陽能的棄風行為,電池殘值計算不正確; 使用者側對電池復用、電池壽命等因素的忽視,也使得成本估算不準確,導致儲能產品與儲能場景的不匹配現象突出。

此外,跨境參與者參差不齊,儲能企業喜憂參半,洗牌在所難免。

產能過剩的問題無法阻止資本和新玩家的瘋狂湧入。 特別是在新能源企業將儲能作為第二增長曲線的背景下,領先的光伏廠商和動力電池企業紛紛大舉進軍儲能領域,其中不乏跨境企業。 天眼查資料顯示,2023年將有多達7家新儲能相關企業成立20,000,即 18次。 也有**報道稱,目前有近10個90,000家儲能公司。

對此,邵遠軍指出,隨著各行各業的紛紛湧入,儲能市場喜憂參半,儲能技術類同化、產品質量同質化、劣幣驅逐好錢等風險頻發。 據業內機構介紹,預計在央企儲能子公司和具有核心元件能力的綜合企業的競爭下,將淘汰50%以上的儲能系統企業。

此外,雖然儲能行業過度依賴政策驅動,但安全問題需要解決。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至2021年,全球共發生32起儲能電站事故。 其中,三元鋰離子電池使用事故25起,充電或充電後休息時發生事故21起。 2022年以來,我國儲能行業發生了多起安全事故,行業發展尚未形成統一的安全標準和公認的解決方案。

誰能成為行業之王

儘管存在許多發展問題,但考慮到新能源整體裝機容量仍在上公升,未來仍需繼續配置儲能專案。

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儲能企業? 誰能在淘汰賽中倖存下來? 段志強在採訪中表示,要想成為儲能行業的旗手,至少要具備五個特點:

首先,我們必須擁有核心技術,能夠提供質量優良、安全、壽命長、價效比高的產品;

二是要有更好的一流連鎖管理能力,才能給企業帶來更好的降本效果;

三是要有更好的客戶獲取和拓展渠道;

第四,能夠持續滿足客戶的需求,針對國內外市場不同的使用者場景提供相應的產品;

五是要有充足的融資能力。 在儲能產業鏈中,上游電池廠商實力較強,下游企業週期較長,企業抗壓、償債等經營風險較大。

一些龍頭企業正在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提公升品牌影響力。 例如,2023年9月,埃克森新能源將在珠海開工建設投資100億元的儲能電池專案; 10月,平煤神馬集團等企業投資100億元建設儲能及動力電池專案; 11月,江蘇恆安儲能科技在宿遷投資100億元啟動儲能電池專案; 12月,投資130億元的儲能鋰電池專案......

同時,一些中央電力企業作為儲能行業的下游所有者,正在逐步向上游延伸,通過集團子公司,或與寧德時代、海創、中科海納等儲能頭部企業合資成立,儲能系統整合、儲能電池等業務。

未來,多種儲能方式將需要齊頭並進

儲能行業肯定會越來越波動,政策仍有發展空間。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新能源儲能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儲能由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到2030年,實現新能源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考慮到電力供應和新能源發電的需求,新能源儲能市場空間仍然巨大。

在各類新能源儲能中,電化學儲能是相對成熟、商業應用最多的型別。 其中,鋰離子電池技術雖然由於成本大幅下降、能量密度高而廣受歡迎,但也存在安全性不足、儲能時間不足、利用困難等問題。

如何實現長期儲能技術? 段志強表示,“鋰電池不是唯一的儲能方式,目前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飛輪等新型儲能技術的經濟性仍弱於抽水蓄能技術,未來必須根據使用者場景搭配合適的產品。 多樣化的儲能技術在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促進新能源消納、保障電網安全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事實上,更多的新型儲能技術已經被注意到。 以鉛碳儲能為例,國內鉛碳電池原料儲備充足,產業基礎紮實,不存在卡住問題。 據了解,目前鉛碳電池的建設成本為035-1元Wh,與鋰離子電池相比0成本8-2元瓦時具有很大的經濟優勢。 其中,鉛板還可以實現100%**有效降本和長期回收利用。

此外,商業化程度和技術成熟度最高的液流電池是全釩液流電池,其充放電迴圈壽命超過20000次,日曆壽命超過15年(一般為20年以上),是各類二次電池中壽命最長的。

相關問題答案

    超大電池突破長期儲能 海辰儲能首款1000安培時電電池MIC 1130Ah發布!

    月日,海辰儲能在首屆海辰儲能生態日發布,主題為 三體問題,新世界 全球首創kah長效儲能電池MIC ah。這是為響應電儲能向更大規模發展趨勢,專為長期儲能市場打造的千安時超大容量電池。MIC AH的體積能量密度達到Wh L,提公升了 以上,可以幫助儲能直流側系統成本降低 與AH產品相比 同時滿足長期...

    為新型儲能釋放更多能量

    高維性。新的儲能正在積累。日前,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 以來,我國新增儲能容量直接帶動經濟投入超過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拓展,成為經濟發展的 新動能 年新增裝機量較年底增長 以上,是 十三五 末的近倍。新型儲能相當於乙個 超大型移動電源 是 除抽水蓄能外,以電力輸出為主要形式,向外界...

    新能源儲能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發展

    繼 中國共產黨關於全面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指南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年 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發布後,新能源儲能已逐漸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主力軍。儲能已成為新舊電力系統轉換後發展的重要核心 傳統發電主要依靠煤炭 其中一小部分有天然氣等 對...

    2024年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回顧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一系列重要資料,讓我們了解了我國新能源儲能和全國電力市場的發展情況。據工財通報,十四五 期間我國新增儲能容量直接帶動了多億元的經濟投入,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進一步拓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這意味著,新能源儲能正逐漸成為我國新能源體系 新電力體系建設的重要起點,在能源生產和消費...

    2024國際儲能展覽會

    國際儲能展覽會的儲能技術在能源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既能平衡能源供需,又能提高能源效率。作為全球領先的儲能技術交流平台,國際儲能展將匯聚全球創新企業和專業人士,展示最新的儲能產品和解決方案。 產品深度分析 儲能電池 展會上將出現各種型別的儲能電池,包括鋰離子電池 鈉離子電池 鉛碳電池等。這些電池具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