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簡訊王靜編輯楊倩
儲能研究所
標題攝影王靜
2月29日,瑞普藍君發布盈利預警稱,經初步評估,公司預計到2023年將錄得淨虧損,在18億元至20億元之間,而2022年淨虧損為4元5億元,同比虧損增加300%-3444%。
這一數字也創下了2023年國內鋰電池企業虧損最大紀錄,一舉超過17家淨虧損7億元的富能科技。
瑞普蘭君表示,虧損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鋰電池主要原材料將下滑,導致電芯產品下調; 部分客戶的付款週期延長; 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新產品研發費用的增加,導致成本增加。
截至發稿,瑞普藍君股價為14港幣50元,市值33015億港元,而2023年12月18日上市當日為18港元**價格HK$78與427相同60億元的市值大幅下跌。
瑞埔蘭君虧損並不意外,其庭後資訊集披露資料顯示,公司連續多年營收不盈利,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瑞埔蘭君累計虧損約22億元,錄得淨虧損0。53億元,84億元,450 億美元和 9 美元19億元,虧損逐年增加。
瑞普藍君預計2023年全年持續虧損,要到2025年才能盈利,其應對策略是“短期內設定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並將戰鬥到底。
截至上市,瑞普藍君已累計完成融資85億元,未動用28億元,即當時已燒掉57億元。
瑞浦藍駿的實際掌權人是66歲的全球鎳王青山集團掌門人項光達,合計持股約6264%。
或許正是得益於青山集團雄厚的家族背景和向光達的賭本性,這家鋰電池新貴才有信心長期堅定地實施低價競爭戰略。
2017年10月,瑞普藍駿由青山控股集團與上海鼎鑫等股東共同出資成立,瞄準新能源行業萬億規模,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製造、動態儲能兩輪驅動。
公開資料顯示,青山控股集團旗下擁有“全球不鏽鋼之王”和“全球鎳王”兩個標籤,在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57位,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4位,是目前中國營收最高的民營鋼鐵企業。
或許正是憑藉著低價為王、銷售為先的策略,瑞普藍駿在批量交付僅3年的時間裡,就迅速躋身行業前三。
但目前,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領域的市場競爭正在加劇,產能過剩明顯是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瑞普蘭君在國內外的市場份額大幅下滑,逆勢攀公升越來越困難
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瑞普藍駿全球儲能電池裝機量排名將從第三跌至第四,市場份額為88%下滑至57%,行業第三的位置被EVE取代; 在國內,動力電池裝機容量排名第十,市場占有率從17%跌至12%;全球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排名第10位,市場份額為25%下滑至19%。
資料**:Rip Lanjun 聽證會後資訊集
但瑞浦蘭君似乎別無選擇,只能蒙著眼睛跑,繼續大幅擴產。 事實上,受訂單大幅收縮影響,瑞普蘭君2023年上半年超過50%的產能將處於閒置狀態,但其上市的出發點仍是籌集資金,繼續拼命擴產。
瑞普蘭君招股書披露,其IPO募集資金超過21億港元,其中80%將用於擴大溫州、佛山和重慶工廠的產能,只有10%將用於鋰電池核心技術的研發。
其產能將從2023年上半年的35輛增加到35輛到2023年底,2GWh將翻一番至69GWh,到2025年底的產能計畫甚至將達到183GWh,總投資超過370億元,僅嘉善基地的設計產能就達到77GWh。
不僅在中國的爆發式擴張,瑞普蘭君還將擴張計畫的利劍對準了歐洲、東南亞、南美等“靶心”地區。
無論是大規模擴產,還是提前囤貨,都可能成為瑞普蘭君難以承受的負擔。
2022年,碳酸鋰**高企時,瑞浦藍駿庫存量大,庫存金額高達30億元。 鋰電池原材料的成本佔電池電芯成本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今年,碳酸鋰庫存大幅減少,無疑將加劇公司的虧損。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儲能研究院,鋰電池企業逆勢擴張的內在原因非常複雜,受到當地利益、股東、投資者等各方的脅迫,幾乎沒有出路。
隨著行業淘汰賽的再度公升溫,雖然與溫州市關係密切的瑞普蘭君已經順利完成上市,但這位“冒險家”仍面臨著盈利的挑戰。 將來,它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未來是否真的能通過燒錢來打造,目前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