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飛彈在二戰中的出現,雖然這個劃時代的**對戰爭沒有絲毫影響,但它的思路是符合軍事技術發展的,它提供了另一種更可靠的遠端反坦克**,比火炮更輕更便宜,適合裝備步兵作戰部隊。 二戰後,相關技術迎來發展高峰期,各國開始點亮自己的技術路線。
D-40最初是美國海軍的乙個飛彈專案,是為潛艇研製的一種**,可能用於反艦作戰,美國陸軍軍械部於1952年接手該專案,改為反坦克飛彈,研發工作一直持續到1956年,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D-40是一種不同的飛彈,我們通常看到的反坦克飛彈是圓柱形的,使用尾部火箭發動機作為飛行動力,前部是彈頭,而D-40是球形飛彈,是的,它真的是乙個巨大的球體,D-40A型的直徑為58厘公尺,重約140公斤,起初飛彈是由無線電指揮制導的, 後來改為有線制導。
該飛彈由3對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提供動力,這些發動機安裝在球體的不同位置,其中主火箭在尾部下方以45°的角度定向,既推動飛彈前進,又為飛彈提供向上的推力以保持彈道,其他傾斜的火箭發動機提供不同方向的推力以校正飛彈姿態。 射手通過一對望遠鏡觀察飛彈,並使用操縱桿控制飛彈,球形飛彈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220公里,最大射程約為3000公尺。
D-40可以攜帶兩種型別的彈頭,一種是50磅(23公斤)的HEAT(空心裝藥穿甲彈)或65磅(29公斤)的HESH彈頭(裝甲破碎彈),飛彈似乎使用了碰撞保險絲,這兩種都能夠摧毀當時所有在役坦克。
繼A型之後,B型和C型又被開發出來,B型主要針對A型火箭進行了改進,採用了一種新的固體燃料,可以減少尾焰的產生,更有利於射手的精確瞄準,但缺點是燃燒效率低,飛彈的有效射程減少到2500公尺左右, 而且飛彈的整體尺寸也減小了,直徑只有50厘公尺,重量只有69公斤。C型有兩種型別,一種與B型尺寸相同,但稍重,另一種是直徑為38厘公尺的較小版本,供個人使用。
在專案停止之前,美國一共製造和試射了50枚左右的飛彈,具體試射效果尚不清楚,但實彈試射這麼多,應該不會太差,專案終止有兩個原因,一是飛彈太複雜、太貴, 另乙個是巨大的球形飛彈很難在實戰中使用,就算是單兵微型版,也不小,哪個步兵出去打仗,扛著直徑近40厘公尺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