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警惕,日本投降只是暫時休戰! “戰爭雖然結束,但人們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防止歷史重演。
密蘇里號航空母艦上的簽字儀式見證了日本投降的歷史性時刻。 這位證人是香港《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的軍事記者朱其平。
他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海鹽。 朱其平是目擊這一幕的三名中國記者之一。 他的長篇時事通訊《日落》廣受讚譽"冠軍",很多書都有**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後來被用作大學新聞學教科書。 讓我們從《夕陽》中的文字中感受到朱其平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感。 "
這次簽字,洗刷了中華民族70年來的巨大恥辱和恥辱。 這一幕簡單、莊嚴、莊嚴,永不忘懷。 "簽字儀式結束後,麥克阿瑟和各國首席代表退到將軍指揮室,看了看9點18分的手錶。
這一刻讓朱其平想起了1931年9月18日的瀋陽事變,以及1933年中國和偽滿洲人被迫通車的那一刻。
他感嘆道"沒想到,日本侵略者就在這時在東京灣簽字投降。 "令人欽佩的是,在勝利的那一刻,朱其平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他清楚地認識到,勝利只是抗戰的一部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的清醒使人深思。
朱啟平:日本投降和投降儀式上的詭異氣氛。
日本沒有輸,更沒有投降! “這是戰敗者的驕傲,也是他們過去的堅持。 朱其平遇到這樣的士兵,他的菸盒是空的,手指上還有煙痕,顯然是想抽這支菸,但最後還是把煙扔出了窗外。
這一舉動讓朱啟平很是尷尬,但也讓他更加理解了士兵的心情。 他問士兵為什麼日本輸了,士兵回答說日本沒有。
這是乙個充滿矛盾和挑戰的問題,誰是真正的贏家,朱其平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儘管在簽字儀式上態度囂張跋扈,但朱其平晚上還是難以入睡。 他決定重讀日本天皇的《戰爭結束詔書》,這份檔案只有815字。
雖然他已經讀了無數遍,但這次他感覺很不一樣。 他發現,在這道詔書中,日本天皇一次也沒有提到“戰敗”或“投降”,而是使用了“停戰”一詞。
作為一名戰地記者,朱其平深知“投降”和“停戰”之間的巨大概念差異。 結合這幾天與日本人的接觸和交談,他認為,以“結束戰爭的詔書”而不是“投降詔書”的標題表明,日本天皇,甚至大多數日本士兵和人民,不認輸和投降。
警惕,日本投降只是暫時休戰! 它源於長期的軍國主義教育和宣傳,以及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和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日本希望與中國平起平坐,建立自己的“圈子”,進一步發展其在亞洲的霸權。 然而,甲午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使日本對中國產生了優越感,他們的侵略行為使中國蒙羞。
因此,日本的投降只是暫時的,我們對他們的死灰復燃持謹慎態度。
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和對二戰的缺乏反思,自卑感和優越感,以及放棄中國的戰後賠償要求,也是由於美國的壓力和帝國主義的情結。
麥克阿瑟對日本天皇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日本對盟國的敵意也不是針對所有國家的。 在美國人面前,日本人對盟軍表現出服從和溫順。
在訪問日本厚木機場期間,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加強了安全措施,因為擔心日本人過激行為。 但麥克阿瑟自信地說:“不必太緊張,日本人是任天皇擺布,天皇任我擺布,我想他們一定不敢違背天皇的意願。 ”
他的預言成真了,麥克阿瑟完全控制了日本天皇,成為了日本人的“藍眼睛天皇”。 對於真正的征服者,日本人即使不願意也會選擇服從,就像忍者神龜一樣。
不要被日本投降的幻覺所迷惑,這只是短暫的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