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的資料,預計2024屆全國大學畢業生將達到1170萬。 近日,“建議大學生不要只關注一線城市”的話題直接出現在微博熱搜上,閱讀量超過2億,全國人大代表姚金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發展較好的一線新城市也值得畢業生關注, 比如長沙、重慶、成都等城市還有很多機會。
在今年的兩會上,在2024年**工作報告中,“就業”也是乙個高頻詞。 根據工作報告,今年中國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是在城鎮地區創造1200多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工作報告還提出了一系列“穩就業”措施,包括加大促進就業專項政策力度、加強對就業能力大行業企業的支援、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
全國人大代表、58.com 創始人姚金波此次提出4項建議,重點關注首投保人緩衝期內社保費減半但視為全額繳費、規範房地產經紀行業壟斷行為、數字經濟推動“上門經濟”品牌發展等議題, 推動我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高質量發展。
姚金波表示,在緩衝期內將首投保人社保費減半,但視為全額繳費,可以鼓勵企業招收更多應屆畢業生,花時間、精力培養“職場白”,或許能改變乙個年輕人的命運。
他還指出,包括打掃衛生、代廚、保姆等在內的“上門經濟”可以容納大量的工作崗位,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湧入這個領域,獲得了他們的第一桶金。 他主張改變社會就業觀念,規範行業,以龍頭企業和員工為保障,讓社會一視同仁。
今年是他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第七個年頭。 在談到角色和使命時,他表示,自己一直把選舉全國人大當成是自己創業的又一次創業,在提出建議的過程中,他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接觸了各種小微創業企業,去了搬家公司、家政公司、房地產經紀公司進行深入研究。
因為這群人的信心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快還是慢,就業是好是壞。 ”
鼓勵企業招聘更多應屆畢業生的關鍵
《中國新聞周刊》:在您看來,今年就業市場情況如何?
姚金波:今年的**工作報告提到,總就業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 一方面是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另一方面是企業崗位總數的供求關係在收窄,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在尋求降本增效。
但與此同時,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需求的多樣化也促進了一些新的業態、新的工作型別、新的就業類別的出現。 通過 58.com 的招聘大資料,我們看到近年來,門到門經濟、迴圈經濟、體驗消費、人工智慧等新崗位在招聘平台上需求量很大,新賽道創造了許多新崗位。
《中國新聞周刊》: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就業的起步階段總是困難重重的,社會有沒有可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姚金波:我今年提出的第乙個建議是在緩衝期內將首次參與者的社會保障繳款減半,但將被視為全額繳款。
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170萬,就業壓力依然存在; 同時,從企業用人的角度來看,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員工更可取,那麼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找工作就比較困難了。
對投保人入職前兩年免除一半社保的提議,可以鼓勵企業招收更多應屆畢業生,花時間、精力培養“職場白”。 這有可能改變乙個年輕人的命運。
例如,如果月薪為10,000元,則個人可以免付每月約520元,企業可以免除每月約1,300元。
剛畢業的年輕人,往往是工資最低的時候,甚至可能連房租都不夠。 如果他的社保能在頭兩年減半,會更有利於他順利進入社會,個人就有了消費能力。
這個建議僅限於第乙個被保險人的前兩年,沒有年齡限制,即使他已經30歲了,只要他是第一次繳納社保。 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社保繳費的基數。
我調查過身邊很多創業者,他們都說,如果有這樣的政策,一定要多招應屆畢業生。 因為相當於國家通過減免社保來支付企業培養新人的費用。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這個政策得以實現,貴公司的招聘計畫會不會改變?
姚金波:58.com 現在每年都有固定數量的學校新兵。 我問HR,他說如果有這樣的政策,無論我的偏好是什麼,招收的學生人數都可以翻倍。
乙個被學校錄用的人,短期內可能不會給公司帶來好處,但從長遠來看,他對公司的認同度會更高。 這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中國新聞周刊》:招聘是 58.com 最大的業務板塊,近年來有哪些促進就業的新舉措?
姚金波:目前,“帶崗直播”具有即時性、直觀性的特點,逐漸成為企業招聘的“標準”,也為求職者帶來了更加透明、可靠的就業機會。
緊扣這一趨勢,2023年,58.com 將推出全網路直播招聘,實現全球流量獲取,成為業內首款實現資料、圖片、多平台同步直播的招聘業務產品。 此外,58.com 還針對大學生等青年才俊推出了一系列直播活動,打造了求職助手等一系列智慧型招聘工具——小招聘、微聊天、神奇面試室,幫助企業與人才精準匹配。
我們努力發揮良好的平台作用,解決資訊鴻溝。 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某個公司在招聘,或者某個行業的薪水其實很高,或者某個城市有合適的工作,我們通過演算法對資訊進行對稱化。
我建議大學生不要只關注一線城市,也要多關注一些新的一線城市,比如長沙、重慶、成都等。
另一點是,求職者和整個社會都需要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 比如保姆其實是個很不錯的職業,保姆月薪8000、1萬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經常招不到人。 為什麼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不能當保姆? 他很有可能是擔心家人會看不起他,不承認這是乙份好工作。
家政從業者越來越多 90 後和 00 後
《中國新聞周刊》:你覺得改變這種職業偏見很難嗎?
姚金波:一方面,這些觀念根深蒂固,大家都以為我終於送孩子上大學了,畢業後還不如他做乙份有條理的工作,朝九晚五地工作。 回到老家後,聽說有大學生畢業後回村備考,可能需要三年時間。 但市場經濟不是這些,是產業是分配的,需求是決定的,它有自己的配置方式。
另一方面,“挨家挨戶經濟”是乙個容納大量工作的行業,包括清潔代廚、保姆護理、房屋維修、清潔和保養等。 我們怎樣才能規範這個行業,有龍頭企業和員工的保障,讓社會不歧視。
《中國新聞周刊》:您提出“門到門經濟”的考慮是什麼?
姚金波:在我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上門經濟”的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4400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萬億元以上,員工人數已達到4000多萬。
雖然整體市場規模有所擴大,但由於經營主體分散、人員眾多,“分散、小”的問題更加突出,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此外,員工流動性強、離職率高、部分員工技能水平和服務質量難以控制、各種家政品牌的“品種”也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因此,推動門到門經濟品牌的發展尤為重要。
首先,加大好品牌和好服務的宣傳力度,樹立優秀樣板; 二是提公升行業數位化水平,扶持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應用,提公升供需全鏈條效率; 三是支援企業開展職工培訓,提高職工職業技能,從源頭上提高服務質量和安全; 四是鼓勵協會和龍頭企業牽頭或參與制定、修訂能夠得到廣泛認可和廣泛應用的行業標準。
總之,要有頭部企業,要有分級機制,要有行業的白名單和黑名單,要有專業認證等一整套制度。 如今,“上門經濟”中員工的收入,不管你工作得有多好,都取決於工作時間的長短。 但是有了這個系統,你做得很好,你會被錄用,薪水很高,薪水很高,而且很受尊重。
《中國新聞周刊》:現在做家務的年輕人真的越來越多嗎?
姚金波:近年來,我們發現,在數字經濟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進入“上門經濟”領域,借助平台獲得了第一桶金。 整個行業都有一種向年輕人傾斜的趨勢。 事實上,年輕人更容易接受,不會被傳統觀念所束縛。
《中國新聞周刊》:在“上門經濟”領域的上門維修行業,大家普遍抱怨**太高,容易亂漲價,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姚金波:目前,有500多萬人從事上門維修,基本上是男性,他們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市場主體20萬餘家,多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盈利能力普遍較弱。 與養老、育兒相比,維修服務具有剛性需求、頻次低、客戶單價低等明顯特點,企業毛利僅為10%至15%左右。 因此,也容易造成“一拍即合,上門後隨機漲價”的現象。
我建議有關部門也應將上門維修服務納入社群家庭服務行業稅收優惠政策範圍,從源頭上減輕經營主體的經營壓力和經營成本,鼓勵經營者在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經營水平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作者:田納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