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2024-03-01 05版),中國青年報記者 李華喜。
有一次我去一家餐館吃飯,看到一位媽媽帶著乙個孩子和另一位女士在吃飯,為了避免孩子打擾兩人聊天,孩子就坐在餐椅上,媽媽給了他一部手機,**卡通片給孩子看。 整個吃飯過程中,孩子很安靜地看著手機,一直等到媽媽聊完讓孩子吃飯,孩子卻無動於衷。 媽媽別無選擇,只能搶走手機作為交換,孩子在餐廳裡哭了。 當著眾人的面,母親只好匆匆退房收拾行李,抱著孩子離開了。 像這樣的“手機大戰”,在餐廳、公園、醫院、高鐵等公共場所,屢見不鮮。 手機可以讓你的孩子平靜下來但它也是一部手機,讓親子關係“雞飛狗跳”。 未成年人手機接入網際網絡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 根據青年團青少年權益保護部、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發布的《第五次全國未成年人上網調查報告》,2022年未成年網民規模已超過193億,未成年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0%左右。 00後、10後是網際網絡的“原住民”,他們隨著網際網絡的發展而成長起來,對網路技術的熟悉度和依賴程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代人。 但這種數位化生活方式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00後、10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網路欺凌、私隱洩露、網路成癮等挑戰。 他們中的一些人過於依賴網際網絡,導致現實生活中的人際疏離甚至心理問題。 過去的寒假,孩子們的空閒時間增加了,很多孩子會通過刷手機來消磨時間,但是,父母真的很難把手機拿出來再想回來。 無助的父母只能搶手機,搶手機,甚至丟手機藏手機,但一直迷戀網際網絡的孩子怎麼可能放棄,於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 有網友總結了親子之間“手機大戰”的幾個階段:第 1 階段,家長沒收手機,孩子向家長示範,“爛”了幾天不吃不玩。 第二階段孩子開始找各種藉口使用手機,比如打卡、交作業。 父母不能一直盯著它,慢慢地,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從打卡到聊天,再到玩遊戲。 第 3 階段比如昨天玩了兩個小時,今天至少要兩個小時,遊戲時間越來越長。 第 4 階段,父母生氣說“我不在乎你了”,孩子樂於接受,玩了很多,很快就失控了,不寫作業,熬夜玩。 然後回到第一階段,父母收集手機。 其實,讓孩子不再沉迷於手機,父母沒收手機是治標不治本,而不是治標不治本。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讓父母自己做出改變。 根據《第五次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絡使用情況調查報告》。大約四分之一的父母認為自己依賴網際網絡家長網路素養的提高也需要引起重視。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親眼目睹。 為了讓孩子不沉迷於手機,家長首先要克制自己玩手機的慾望,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讓自己成為孩子效仿的榜樣。 同時,家長也要給孩子定規矩,比如周一到周五,規定孩子每天可以看手機一小時,週末最多可以看三小時,嚴格遵守規則。 還可以進一步規定,家裡不宜在3個地方玩手機:一是不要在床上玩手機,躺著玩手機會影響視力和睡眠; 第二,不要在飯桌上玩手機,因為吃飯時玩手機不利於家人之間的溝通和溝通,也會影響消化; 第三是不要在廁所裡玩手機,會有很多細菌,而且是浪費時間。 最重要的是為您的孩子找到手機的“替代品”。 事實上,孩子們痴迷於手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其他更有趣的東西。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即使他們一起看漫畫書和笑,也可以帶孩子出門進行戶外運動和遊戲。 對於孩子來說,比手機更“好玩”的是陪伴孩子鍛鍊、玩遊戲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對於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建議稀疏不阻塞手機的搶奪和沒收都是因為窒息。 父母可以做的是以身作則,制定規則並執行它們。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避免“手機大戰”,正確地與孩子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