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草圖的邊緣。
它不是具體的,但它指向無限的可能性,是心靈的純粹表達,閃耀著自然的“生命之光”。
介紹
本書是畫家黨震的藝術散文集。 作者基於自己多年的創作經驗和經驗,回歸素描、水彩等最基本的藝術形式和繪畫語言,對繪畫的根本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黨震是一位風格獨特的中國畫家,也是一名大學教師,他走在創作和教學的第一線,對當前繪畫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學中的誤解有著第一手的體會。 他通過自己的實踐觀察、研究、提出問題並探索解決方案。
本書從素描入手,討論的題目不侷限於素描,還涉及繪畫的本質特徵和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對繪畫研究和教學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如何以素描的形式感受、記錄和保持個體的全部活力? 所有你想知道的關於素描的困惑,都可以在這本書中得到解答,或者帶你去尋找答案的方向。
著名專家推薦
劉金安:黨震所說的“素描邊緣”,其實是對真摯生活感受的敏銳度量。 造型和形式語言的系統訓練不是他繪畫的主體,更像是探險的物質裝備。 因此,“草圖的邊緣”不是具體的,而是一種無限可能性的想象手指。
柳清河:本書匯集了黨震近年來的大量素描,傾注了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持久熱情和關注。 看著這些作品,一種強烈的生動感湧上心頭。 改變視角,保持個人判斷——這些從陌生中感知到的敏感聯絡**,反過來又是對身體、心靈和自然的反饋,以及每個繪畫從業者自身生活的滋養和體驗。 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繪畫語言和觀念的多元化探索在當代尤為重要,但通靈的方式才是真正接近純粹精神表達的創作狀態。
段建偉:黨震的素描總是用簡單的語氣來表現物體最生動、最生動的東西。 不同的物件、不同的感受也讓他不斷尋找最合適的表達方式,使他的筆觸能夠呈現出自然的“生命之光”。 這就是這些畫作觸動人們心靈的原因,也是畫家這些年來一直堅持的東西。
草繪邊緣
剛開始學畫畫的時候,我一度把很多精力都投入到素描上,但後來我發現,這種十幾年的辛苦工作,成了我後來進步的“障礙”。 這種反思的機會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暑假之後,我拿了一批自己覺得很不錯的素描,去找柳青河看,他那句“你最大的問題是你的畫太像好素描了”就像一記耳光打在臉上, 我不得不停下來,重新思考“對與錯”的標準。在那之後,我試圖改變我的追求,試圖在熟悉的工具和材料之外找到新的方法和可能性。 當時,**美術學院的同學們有一種開拓創新的氛圍,於是作為中國畫系的一員,我開始閱讀很多國外的藝術史書籍。 我甚至暗自感到驕傲,認為自己也是乙個堅持“為中國人所用”原則的從業者。
新昌素描 No. 1 27cm 37cm | 2018
後來,我在形式語言上找到了突破口,形成了乙個比較前沿的個人圖式。 這種具有新穎風格和獨特語言的模式一直持續到沒有混淆的時代。 但新的問題終於出現了,多虧了形式卻侷限於形式,盲目地尋求新的和變化的,幾乎耗盡了我所有青春的正義。 我對形式的信念開始動搖,是的,一定有超越形式的東西。 是來自哲學思想,還是來自生活的感受? 兩者之間的聯絡不能只是文字,形式語言的真正核心需要面對非常清晰的自我意識。 當形式語言的自我警覺性變成自我意識時,對其深度的考慮也就有了新的標準。
新昌素描 No.2 25cm 35cm | 2018
於是,我對素描有了新的認識,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是讓自己沉浸在所謂的“素描”中,而是不斷地遠離素描的邊緣。 推而廣之,這種理解是為了保持一種懷疑的狀態,並在此過程中擴大自我感知的維度。 正因為如此,自我強加的模式不會成為障礙。 任何可能性都有機會被納入主題,因此合併和蛻變自然而然地進行。 再深入一點,從這種經歷中展開的繪畫,將不再有所謂的套路,也不再有新舊、好壞的分。直面自己的真相,開闊視野,拓展視野,是超越幾乎所有標準的唯一途徑。
摘自《素描的邊緣》的前言。
新昌素描3號 25cm 80cm | 2018
新昌大佛寺的石崖彷彿鑄造,上面有古樹,寺廟建築沿山而建,與石崖馬賽克融為一體。 這不僅是人工與自然的完美結合,更是對佛教中“無差別”奧秘的隱喻。 因此,當我畫這個場景時,我把山和岩石當成雲,把真實的東西畫成虛幻——讓畫面充滿了須彌的氣息。 與高亮度、淺灰色的虛無境界相對應的,是我對“回歸虛空”的理解。 繪畫語言是理性思維和精神感知的視覺呈現,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反思和審視,力求接近純潔。
陝北秋天 24cm 26cm | 2015
陝北的秋天只有溫暖。 黃色的點、線、面,既是為了畫面構圖的需要,也是為了盡量留下牧羊人的腳步聲和風吹樹葉的聲音。
公尺肥素描 No. 8 27cm 37cm | 2013
公尺芝縣夜幕降臨。 夕陽餘暉中,我站在土壁上,望著這座青鋼砌成的古城,心中沉重,一股冷秋的殺戮氣息瀰漫全身。 這時,畫的手被凍結了,畫面被凍結了,粉彩塗抹的痕跡模糊不清,我和老城一起發呆,進入了深秋的冷夢。
人物素描 69cm 43cm | 2010
這幅老人作品的畫作也是一夜之間完成的。 乾涸的筆被搓搓,就像風吹走了樹葉。 當你畫畫時,你的手會很重,當筆觸在紙上劃過時,會發出聲音——就像金屬摩擦的聲音和刀刃劃破空氣的聲音。
(溫當鎮)。
*:70後墨水)。
關於作者
黨震,1973年生於山東濟南,回族。 1996年畢業於**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加入山東美術學院任教。 同年,作品《堅實的支撐》獲得首屆全國大學生書畫大賽銀獎。 2004年考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田黎明工作室攻讀碩士學位。 現任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畫院特聘研究員,河南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蘭州交通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2021年,在深圳關山岳美術館舉辦“平行世界”黨震水墨畫展。 曾出版藝術集《今日中國藝術叢書:黨震》、《中國當代青年畫家——黨震》、《黨震收藏》、《素描經典:黨震收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