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芳烈.
農村現在越來越“掏空”。
根據2024年春節微博家鄉問卷調查報告資料顯示,高、中空心村佔比達到738%。
報告指出,當代中國農村社會面臨著鄉村空心化的問題。
據重慶市滇江縣一位村民介紹,按人均1畝土地計算,年初到年末的年收入最多只有1200到1400元,扣除各種費用後,實際年收入只有4500元。
因此,外出打工成了年輕人唯一的出路。
目前,在大城市,兼職人員的月收入可以達到3000-5000元。
這樣一來,年收入就4萬-6萬元,是種地收入的20倍。
另一位村民說,妻子回老家創業後,在縣里開了一家奶茶店、一家南韓餐館等等,但都失敗了。
幾十萬的積蓄基本上都損失殆盡了。
目前,農村地區實行“一老一少”的格局,老人70歲以上,年輕人17歲以下。
事實上,早在2019年,農業農村部就對全國人大代表就類似問題提出的建議進行了具體答覆。
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主要是要發展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讓更多的農民在鄉鎮“站起來”。
**2019年6月印發的《關於振興鄉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年第12號)提出,突出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種植養殖產業、地方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產業、鄉村休閒旅遊、鄉村新服務業、農村資訊產業等。
同時,應為農民保留更多的工作崗位。
農業農村部門支援各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基地)1600多個。 2018-2019年,共撥出60億元財政資金,建設552個集標準原料基地、集加工改造、利益緊密聯動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為農民留下更多就業崗位,吸引中青年勞動力回鄉創業就業。
第三,產業鏈的增值效益要留給農民。
2018年,中國共產黨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加快培育農商聯、農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產業鏈實體”。 2018年,我部在全國10個省份開展了農業產業化綜合體示範建立,確定了近1000個省級產業化聯合體。
此外,農業和農村部門堅持以質量振興農業的原則,推動農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推動農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同時,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財稅體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供給,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