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真實中國其實是這樣的,1973年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那是半個世紀前的中國,經歷過的人現在已經老了。
那個時代的**,雖然還剩下很多,但擺出的**卻很多,內容過於激情澎湃,無法反映現實情況。 拍中國的外國人也少,但外國人喜歡展現“陰暗面”......
1973年,買一台9英吋黑白電視機就成了全村的新聞,1973年,中國還沒有大型的購物超市,要到國營商店逛街,買東西需要食品券和布票。 當時,汽車很少,每個人都騎著28英吋的自行車旅行。
1973年的中國,人們普遍穿著毛西裝和解放服,款式相對簡單,不花哨。 那時候,電視機還是黑白的,只有9-14英吋,很少有家庭買得起。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一位德國攝影師在1973年拍攝的中國。 他的名字叫工人辛茨,來中國拍攝時只有26歲。
1973年的女大學生,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簡直是少之又少。 千軍跨過單板橋,考上中學真是太好了! 當時,中國的文盲率還很高。
在1973年的中國,大城市裡已經有很多自行車,其中大部分是紅旗、飛歌、鳳凰、永久品牌。 但在農村地區,直到 80 年代,自行車才變得普遍。
在1973年的中國,大多數孩子沒有玩具,只能玩橡皮筋、鐵絲圈和捉迷藏。 那時候,沒有零食吃,如果還是農村的孩子,可以上山摘野果吃。
1973年,上海火車站的兩個年輕人,都戴著軍帽,好奇地望著遠方。 當時,火車都是簡單的綠色火車。
1973年擁有相機的家庭極為罕見,即使在大城市也是如此。 那時候徠卡、佳能、尼康相機都買不到,只能買上海品牌、鳳凰牌、海鷗牌、珠江牌......
1973年,這種軍綠色的三輪電單車在街上很常見,但太陽鏡直到80年代才流行起來。
1973年,北京頤和園雖然有很多遊輪,但都是傳統的小木船,而不是今天的娛樂遊艇。
1973年,一家國有玩具廠的女工。 當時家裡很少有孩子有玩具,而且當時的塑料工業還不發達,玩具大多是用鐵皮做的,很好玩。
1973年,乙個年輕人在公園裡,當每個人都空無一人時,他們穿著毛西裝和解放服。 在那個年代,沒有大肚子,人們的頭髮很濃密。 在樹旁,乙個美麗的女孩天真地對著德國攝影師微笑。
1973年,在乙個工廠生產車間裡,具有時代氣息的搪瓷杯被隨意地放在齒輪的頂部。
1973年,中國的文盲率仍然很高,但對知識的渴望非常強烈。 乙個年輕人正在閱讀報紙,以跟上該國的最新發展。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攝影師 Worker Sintz 拍照的場景。 他是一名專業攝影師,身上有很多專業相機。
上圖為德國攝影師沃克·辛茨(Wörker Sintz)於1973年拍攝的中國鏡頭。 辛茨於2019年去世,他的妻子在整理丈夫生前的照片時,突然發現了乙個寫著“中國1973”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