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看起來像玻璃,感覺像玻璃; 這是一款獨一無二的龍晶陶瓷!
小公尺陶瓷的專利是可用的,但它被歸類為玻璃。
小公尺14ultra龍井陶瓷引發爭議 近日,小公尺14ultra龍井陶瓷的問題一直沸騰。 有up業主說龍井陶瓷板是玻璃,他還用莫氏硬度漆的那種筆來測試小公尺龍井陶瓷後蓋的硬度。
結果,劃痕在 6 級開始出現,在 7 級更明顯。
陶瓷的硬度幾乎是莫氏硬度的 8,然後玻璃只能達到6左右,所以在硬度方面,小公尺很像玻璃而不是陶瓷。
從背面刮開,發現它是透明的,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它被塗上了油漆,現在看起來更像是玻璃,除非小公尺重新設計透明陶瓷。
嚴謹的上師製作了小公尺14ultra龍晶陶瓷後蓋的子截面電子顯微鏡圖。
圖中的球形為微晶晶粒,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內含量最高的晶體有兩種:鋰長石Li[AlSi4O10]和二矽酸鋰Li2Si2O5。
解釋一下,二矽酸鋰是一種陶瓷材料。如果含量超過50%,它實際上是陶瓷。 市面上買到的沒有牛肉含量的肉丸只能叫牛肉味丸子,但如果含量超過50%,配料表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牛肉,可以叫牛肉丸子。
具體比例需要經過多種方法的確認,以協助細化,初步測試後再做更詳細的測試。 就是這種敢於質疑、敢於直言不諱、敢於實踐的行為,我覺得很令人欽佩!
做測試是嚴謹的,一切都基於資料,科學不能容忍欺詐。
最近,時隔許久,這個結果終於出來了,也算是大結局了。
實驗室檢測報告顯示,第一名是鋰長石Li[AlSi4O10],含量為43%,第二名是二矽酸鋰Li2Si2O5,整體含量為34%,與上述情況相似。
經分析,第三鋁矽酸鹽含量為11%,除此之外,材料中還有12%的無定形影象,即龍井陶瓷中的晶體含量約為88%,無定形含量約為12%。
有人問到88%的晶體含量,那這不算陶瓷嗎?
不,華為的微晶玻璃專利,結晶含量達90%,硬度更強,不敢叫崑崙陶瓷。
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小公尺龍晶陶瓷屬於微晶玻璃。
但不要想著去假一輸三,陶瓷是乙個很大的範疇(水泥、玻璃都算在內),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小公尺龍井陶瓷的話; 只能說可以是陶瓷,不能是玻璃,保臉,但代價是什麼?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整個事情的關鍵問題是宣傳。
是陶瓷還是玻璃? 因為陶瓷和玻璃本身的定義不是很清楚,微晶玻璃本來就是玻璃和陶瓷特性相結合的產物,現在嘈雜的“傳統陶瓷、國標分類、含晶量”等等,結論就不一樣了,那就是“龍井陶瓷”可能不是純陶瓷,而是一種類似微晶玻璃的材料, 或由陶瓷和玻璃製成的複合材料。
所以是玻璃還是陶瓷只能判斷,誰也說服不了誰。
在小公尺發布會上,它首先提到了之前陶瓷版的後蓋,然後與傳統陶瓷進行了重量對比,但沒有提到硬度,然後表示經過兩年的研發,獲得了將陶瓷重量減輕50%的技術。
但這個“技術”其實是用另一種材料實現的,還取了龍井陶瓷的名字,有點虛張聲勢事實上,它沒有傳統陶瓷的質感和硬度,類似於龍晶玻璃這是一回事。
如果用玻璃材料做成陶瓷質感,不在此基礎上加錢,屬於創新或良心。 但小公尺卻在玩文字遊戲,利用大眾對材料特性的無知來吹噓自己!
使用者購買的是陶瓷的手感和耐磨性,而不是“陶瓷”二字,各個方面都不能滿足陶瓷的要求,就算這是陶瓷的科學定義,誰來買單呢? “陶瓷”這個名字呢?
以前以為超凡大師是搞營銷的,手機引數公升級不大做陶瓷的樣子,代言人敢買幾萬元,但現在發現陶瓷工藝這麼複雜,還真能吹。
至少在硬度上,人們更接近陶瓷的8級硬度。
遲早會抓住法律漏洞看穿宣傳,到時候會毀掉消費者對他們的好印象。
以前,小公尺的說法比一元硬幣還薄,不能說人錯了,但沒人認為硬幣硬,結果就是這樣的比對方法。
總有一些忠實的公尺粉粉絲說,小公尺的任何問題都會放在放大鏡下觀察。 什麼感動了太多人的蛋糕,竟然被朋友黑了!
市場是每個人都在移動別人的蛋糕,榮耀在搬華為的蛋糕,華為也在搬蘋果和三星的蛋糕,OPPO也在搬魅族的蛋糕。 放眼更大範圍,比亞迪秦降價不僅僅是為了移動寶馬的蛋糕,更是為了移動整個輪輞蛋糕。
有人會為了質量而錘他嗎?
我始終認為,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企業可以買宣傳,搞黑料,這是別人選擇的經營方式,只要不違法,不過多干涉。
產品質量問題是底線,也是違法的,必須拿出來。
所以粉絲不說有問題就洗了,呵護品牌也不是一味縱容。 如果產品有問題,糾正就是,別說把它做成“孤獨的英雄”形象,彷彿整個世界都跟我的“哥哥”相處不來。
這是乙個品牌,如果問題存在,它就存在,而不是好像沒有看到一樣。
不過,廣義上的陶瓷也是陶瓷! 但技術不是文字這種不夠硬的“龍井陶瓷”,並不是消費者心中的陶瓷,就像一盆白開水加幾滴肉,也可以說是一鍋湯,但這並不是大家想要的一碗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