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棋盤上,每一步都充滿了變數。
三羊集團剛剛獲得“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稱號,但公司法律顧問李璐卻在春風吹拂時突然辭職。
甚至,有一件本該悄悄離開咪咪的事情,在直播中還被提及,成功讓三隻羊上了熱搜。
對於辭職的原因,李璐聲稱:確實是辭職,他和公司之間沒有矛盾。
但在三羊集團,李璐除了擔任法務幹事外,還擔任助理播音員,參與直播。 這種跨界嘗試,在給公司帶來新活力的同時,也會給個人帶來額外的壓力。
直播需要面對鏡頭,與觀眾互動,這與法律工作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完全不同。 對於李來說,這可能是乙個挑戰,也是乙個機遇。
但是,如果這種跨界嘗試與個人的職業規劃不匹配,或者績效壓力過大,那麼離職可能會成為一種解脫。
因此,李璐也坦言:直播工作占用了大量時間,導致自己律師的工作放鬆了很多,個人進步太少,沒有時間充實自己。
這似乎是當今許多公司的普遍問題。 因為公司的核心本質還是產品+賺錢。 從老闆到員工,人其實只是生產資料。
然而,近年來受市場環境的限制,許多公司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渴望將銷售任務分擔給公司全體成員。
所以網上有很多抱怨:在房地產公司,清潔工負責乙個月賣一套套房; 在某家車企,員工買自車不僅可以享受折扣,還可以拿到裁員生活卡。
雖然說個人與公司是互利共贏的,但為了個人發展,時時刻刻要保持至少兩點清醒。
在職場上,你應該有自己的職業目標,同時,你應該對公司的方向有乙個想法。 這樣,至少你可以預見到你的職位,你能在公司走多遠,你會達到什麼水平。
當個人成長與公司發展發生衝突時,無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以適應公司,二是尋找更符合個人發展的平台。
這個選擇並不容易,董宇輝從老師變成了主播,一開始自然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只不過,權衡之後,他勇敢地轉行,成功了。
之所以年齡的成本不是時間的成本,是因為我個人覺得,在職場上,年齡比時間更直觀、更直接。
從畢業到35歲之前,對於乙個職場人來說,是最好的時間,到了奮鬥的時候,已經沉澱了,該沉澱的已經沉澱了,至於學習新事物,年齡就不再允許了。
很多公司招聘,雖然表面上沒有35個以上的限制,但當你看到你的簡歷時,你已經在權衡利弊了。 除非是行業內的大牌,否則會受到獵頭的追捧。
因此,如果公司現階段無法實現你的價值,不能給你想要的成長空間,占用了原本用於自學的時間,那麼建議權衡得失,果斷放棄。
身體可以繼續忍受PUA在公司裡的亂七八糟,但年齡無法承受一分一秒的浪費。
最後,我想說的是,李璐的辭職其實只是職場上的普遍現象,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他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
希望李璐未來能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也希望三羊集團能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鼓勵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