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 Min 來自 Concave Fei Temple 量子位元 | qbitai
大型模型還能做什麼?
這是大模式實施第一年,行業內外都在思考的問題。
辦公、製造、遊戲、醫療......大型模型正在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生產力和創造力正在迅速重塑。
但鮮為人知的是,不常被關注的公益領域,現在也在用大模型。
例如,樹齡超過100年的古樹被大型模型保護。
古樹已經使用了大型模型和區塊鏈。
古樹通常是指樹齡超過100年的樹木,被稱為“綠色國寶”和“活文物”,不僅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學、生態和歷史研究價值。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許多古樹面臨著許多生存危機,如古樹資源調查保護不足、古樹衰弱長壽機理研究不足、生長環境檢測技術創新不足等。
甚至有500年樹齡的銀杏樹因人為因素差點喪命的案例——因為被奉為神樹,周圍很多人都來拜這棵銀杏樹,在樹下燒紙,根系長期烘烤,一度導致它兩三年不發芽。
這實際上反映了這樣乙個事實,即人們普遍對古樹有一種敬畏之心,但由於缺乏知識而不知道如何保護它們。
但是,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快速準確地了解古樹的相關知識呢? 大型模型派上用場。
來自山東淄博市的年輕人楊仲愷,從2016年開始從事古樹保護傳承工作。
他開發了中國古樹地圖專案“智月”,利用人工智慧、點雲、區塊鏈等技術,更詳細地記錄古樹名樹資訊,通過建立已註冊古樹名樹的數字文件來檢測古樹的生長情況。
在去年大型模型浪潮出現後不久,他將這項尖端技術引入保護工作。
現在,工作人員只負責收集與古樹相關的文獻和口述歷史資料,然後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注釋,以便更好地處理和理解大型模型。
然後輸入相應的提示,大模型就可以根據現有資料生成完整準確的古樹描述。
最後,工作人員只需要審查和修改生成的結果並改進工作即可。
這樣,大型模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減少對植物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依賴,從而加快保護速度。
此外,他們還通過點雲等技術獲取了古樹的3D點雲資料,更準確地掌握了古樹的生長狀況、樹冠形狀、樹幹直徑等重要引數,為保護措施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料支撐。 並將已建立的古樹檔案放在區塊鏈上,有效解決了資訊儲存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資料丟失、篡改、不透明等問題,可以更好地實時跟蹤古樹的生長情況。
據介紹,自專案啟動以來,“志嶽”已收集了1780份國家古名樹檔案,完成了73份文獻的分類和編纂。 截至2023年12月7日,專案已完成首批6棵古樹的收卷工作,並先後在淄博、北京、青島、麗江等地參觀了90餘棵古名樹。
資料顯示,第二次全國古名樹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共有古名樹508棵190,000株植物。
楊仲愷介紹,目前古名樹檔案還存在資訊記錄不及時、檔案重複、資訊混亂等問題,數字檔案也可以使全國古名樹資源的資訊統計更加統一,最終形成乙個全面、清晰的資料庫。
在大模型上放一朵小紅花。
可是,楊仲楷為什麼能這麼快就把大模型用上呢?
要知道,大型機型一直都是高成本、高門檻的代表,尤其是去年潮流之初,普通人想要使用大型機型就要排隊等候。
使用大模型的機會來自於一項公益活動。
楊仲愷報名參加第三屆LIGHT科技公益創營,希望鼓勵更多人通過開放技術,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也就是為各種前沿技術“插上一朵小紅花”。
其中,LIGHT科技公益平台由騰訊雲支撐,向參賽者開放了300多個AI原子能力,混合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申請人無需特殊定製即可呼叫混合模型的通用介面。 在容量方面,它也是完全開放的,沒有限制或門檻。
同時,騰訊公益也會為參賽者提供相應的指導,確保專案能夠長期更有效、更可持續地實施。
據了解,光科技慈善創作營自2020年啟動以來,已吸引了超過3600支隊伍、1.8萬名開發者參與。
騰訊公益慈善協會秘書長葛璇表示,所有的社會問題其實都是科技的最佳實踐點。 技術的發展總是帶來一些社會問題的快速發展,它們可以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雲智慧型事業部負責人、優圖實驗室負責人吳雲生表示,騰訊雲向參賽者開放的技術已經過成熟測試,提前在內部實施,讓騰訊雲直接將技術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傳授給參賽者。 以便可以更徹底地實施該技術。
在這樣的宗旨下,第四屆LIGHT科技公益創作營如期而至。
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騰訊**俱樂部共同主辦,圍繞“兒童識字教育、社群公益、生態環境保護”三大議題,號召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科技公益事業。
在技術開放方面,我們今年加大力度,為公益開發者提供AI、安全、音訊**、智慧型客服、數智人、智慧型翻譯、雲開源等七大數字工具。
最終入選公益創新專案和獲獎專案的團隊還將獲得豐厚的現金資助。
如今,第四屆LIGHT科技公益創作營正式開啟專案徵集。
有興趣的開發者和朋友可以看看。
下乙個在大模特身上放上小紅花的人可能就是你
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