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告稱,近日,黨組書記、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沙傑調研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情況,並與致遠研究院、第四正規化、百川智慧型、志浦華章等研究機構和企業進行溝通。 鼓勵大家主動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加強技術研發,拓展行業賦能應用,加快中國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曉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正呈現出資訊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的特點。 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慧正逐漸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大熱點。 人工智慧可以利用演算法和資料處理能力,實現智慧型決策和自動化執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使用者體驗,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目前,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發布的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達到5080億元,同比增長18%; 據初步統計,2023年規模將達到5784億元,增速為139%。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邦創始人宋湘清告訴記者,國內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政策扶持、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等多重因素。 目前,AI賦能在智慧型生產、醫療健康、金融科技、新消費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滲透率仍在不斷提高。
借助人工智慧技術,各行各業能夠更好地銷售和需求,企業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和服務,以擴大商業價值。
人工智慧技術在公司的運營中發揮著核心和關鍵的作用。 我們利用AI技術對公司提供的虛擬數字人或數字員工進行“武裝”,讓這些虛擬數字人掌握客戶所在行業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企業提質增效。 北京紅棉小冰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AI技術正在不斷進入生產力環節,賦能越來越多的企業。
儘管如此,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仍面臨一些不足。 多位受訪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算力不足是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計算能力,即處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張曉蓉表示,AI時代不僅是演算法和應用的競爭,更是計算基礎設施和算力水平的競爭。 在數字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資料量不斷增長,對算力的需求也上公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我國算力提公升速度遠遠跟不上資料增長速度,算力不足明顯。
針對這一現象,國家出台了配套政策。 例如,2023年10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計算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畫》提出,堅持走多元化發展路線,調動各市場主體積極性,構建通用、智慧型、超算力協同發展的供給體系, 持續優化算力資源地理布局,加強集約化建設,加強算力網路儲用協同發展,推動新一代資訊科技和算力設施融合應用,引導算力執行智慧型化公升級。
政策引導將加深人們對算力的認識,幫助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參與算力建設。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記者,從現實情況看,算力建設和算力布局仍有政策支援空間。 同時,企業也要在國家頂層設計框架下,積極開展人工智慧領域的戰略規劃,合理投資建設高效能計算中心、資料中心等計算基礎設施,為我國算力水平的整體提公升貢獻力量。
談及企業布局和鞏固競爭力的切入點,資訊通訊專家陳志剛告訴記者,未來算力企業有三大關鍵任務:一是擴大智慧型計算和超算算力供給,特別是針對智慧型計算場景豐富的地區和行業,增加算力供給; 二是加快算力產品創新,圍繞生成式AI對算力、資料、行業知識的綜合性、整合性需求,創新算力+資料、算力+演算法、算力+安全、算力+場景等產品和服務; 三是加快建設新型計算人才隊伍,打造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