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Sword (劍計畫)
最近,印度宣布在印度離馬爾地夫最近的島嶼之一建立乙個新基地。 儘管印度聲稱此舉是為了保護該地區所謂的航道,但很明顯,從時間和地理角度來看,它正在前往馬爾地夫。
在此之前,馬爾地夫和印度已經就撤軍達成了協議,同樣是先撤出部分部隊,然後在兩個月內全部撤出其餘部隊。 3月10日是第一批撤離的日期,距離3月6日印度啟動新基地只有幾天的時間。
印度此時高調宣布啟動新基地,這對馬爾地夫來說是乙個相當大的警告。 印度至少應該通過這件事直接或間接地實現兩件事。
首先,印度對馬爾地夫**穆伊茲奉行的外交政策感到不滿。 印度認為,馬爾地夫因為中國而疏遠印度。 在印度看來,馬爾地夫出於主權考慮要求印度撤軍,也是受到其“親華反印”政策的影響。 因此,印度想要實現的第一件事很可能是威脅馬爾地夫,它必須與中國保持距離。
其次,由於時間的臨近,很難說新基地的啟動與印度軍隊從馬爾地夫撤軍之間沒有聯絡。 從時間上看,即使印度不能改變3月10日撤離第一批軍事人員的計畫,現在距離5月10日印度第二批軍事人員撤離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 因此,我們推測,印度也想利用這種軍事威懾力,迫使馬爾地夫在撤軍問題上做出一些讓步。
事實上,早在與馬爾地夫談判的初期,印度其實就給自己留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根據印方發布的報告,印度只會撤離人員,但已經援助馬爾地夫的雷達站和***不會被帶走。 所以在撤軍完成後,印度會向馬爾地夫“伸出援助之手”,即向馬爾地夫派遣所謂的文職人員,幫助該國繼續使用這些裝備。
也就是說,只要印度派出一些退役軍人,或者乾脆打著非軍事人員的幌子向馬爾地夫派遣現役軍人,印度軍隊就等於以不同的形式依賴馬爾地夫。
不過,以穆伊茲此前對印度的強硬態度,估計印度的戰術將難以操作。 印度使用軍事威懾手段,使馬爾地夫接受這些條件。
至於印度為何沒有直接拒絕撤軍,主要原因是目前地區國家已經普遍對印度不滿。 如果印度對馬爾地夫採取過於強硬的立場,那麼包括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在內的長期受到印度壓迫的國家很可能會像馬爾地夫一樣站出來反對印度。
然而,無論印度做什麼,馬爾地夫都不太可能妥協。 馬爾地夫是乙個主權國家,該國將在其外交政策中充分考慮其國家利益,穆伊茲早就明確表示了這一點。
果不其然,印度的舉動沒有任何效果,穆伊茲依舊固執己見。 在印度啟動新基地後,穆伊茲發出了更直接的警告,稱在5月10日之前撤出所有印度軍事人員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此外,穆伊茲還封鎖了道路,稱印度軍隊撤離後,不會有印度軍隊以任何形式駐紮在該國。 言下之意是,馬爾地夫根本不會考慮印度所謂的平民存在。 更直白地說,印度不會離開。
當然,根據理性分析,馬爾地夫此時敢於對印度強硬,除了穆伊茲堅定追求馬爾地夫獨立和自身利益優先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客觀因素,比如收到中國的“大禮”。
在穆伊茲向印度發出強烈警告的當天,馬爾地夫在社交網路上宣布,該國和中國已討論擴大軍事合作,並簽署了軍事援助協議。 雖然我沒有做出回應,但發言人毛寧強調,中馬之間的正常合作不會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會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擾。
我們可以理解,中國的軍事援助並不意味著它要向馬爾地夫提供一些針對誰的進攻**。 中國和馬爾地夫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與馬爾地夫在防務、安全等領域合作沒有問題。 面對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的無條件支援,馬爾地夫自然更大膽地反對霸權主義。
總而言之,印度無法處理好與馬爾地夫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印度不尊重這些國家的主權。 如果印度不從馬爾地夫所謂的“與印度的疏遠”中吸取教訓,那麼未來該地區不太可能有更多的國家選擇與印度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