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有超過14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對於上世紀10年代出生的孩子,你要記住,在那個時代,我們聽到的最常見的口號是“少孩子,多樹”。
但現在中國人的數量已經斷崖式下降,印度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415億,而我國人口為1412億,這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地位將讓給印度,印度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不僅如此,我國也進入了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264億人,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3億。 年輕人口越來越少,2017年新生兒出生1786萬,2020年出生1200萬。 可以說,人口負增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雖然現在已經開放了三孩政策,國家也鼓勵大家生孩子,但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並不是乙個好訊息。
出生失敗後,人口警報“響起”。
根據民政局公布的資料,目前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已達24億。 截至2021年底,我國1在7億90後中,只有不到1000萬對夫婦登記結婚。 超過50%的已婚90後表示“5年內不打算生孩子”,即使想生孩子,大多數人也只需要乙個孩子。
隨著這些資料的發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僅靠開放生育並不能完全解決當前嚴重的人口問題。 也就是說,目前我國正處於“生二無果,人口警報'拉響'”的階段。
現在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而不想生孩子,畢竟教育乙個孩子的成本非常高,和老一輩生孩子是不一樣的。 以前,只要孩子長大就可以了,但現在社會越來越動盪,很多年輕人喜歡自由,不想被孩子束縛。
這也是國家和父母毫無意義地誘導生育的結果。 雖然有些是年輕人自己的想法,但對社會的壓力也不小。
高昂的房價是遙不可及的。
房子是居住的地方,是家的象徵,在城市裡,房子也與人們的愛情、婚姻、子女教育等聯絡在一起,所以房子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婚姻和孩子。
高昂的房價會影響年輕人對婚姻的態度和行為。 年輕人面臨著買不起房的困境。 許多年輕人選擇推遲或放棄婚姻,因為他們無法承受高昂的抵押貸款壓力。
許多年輕人希望能夠成為獨立的家庭,這需要更高的收入和更穩定的經濟基礎來應對抵押貸款、生活費用和日常開支。 許多年輕人意識到,只有有了穩定的收入和經濟保障,才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和義務。
尤其在很多一二線城市,買房問題一直困擾著年輕人,也正因為如此,年輕人很難攢錢買房,也不敢花錢,形成了惡性迴圈。 這也是許多年輕人不想結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育成本太高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漸好轉,養育孩子也是如此。 中國經濟經歷了40多年的快速發展,在80年代之前,說實話,養育乙個孩子基本上並不花多少錢。
過去,學生只需要學習課本知識,但現在,輔導已成為常態的學習方式。 特別是隨著年級水平的提高,學費也隨之增加。 這一切都讓家長感嘆:“教育乙個孩子,花的錢太多了! ”
可能是隨著年級的提高,專業班的學習會慢慢減少,但文化班卻一點都不敢落後,有家長曬出了假期補課費,人家都知道光是文化課就要花那麼多錢,難怪他們說學生是“吞金獸”。
教育負擔的增加導致許多學校出現很多形式主義,教育質量下降,學生群體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流動性受到限制。
與物質成本相比,養育孩子的時間成本和精神成本對父母來說太過分了。 這不過是養育乙個孩子的結果,如果是兩三個孩子,這些成本就會翻倍,而這事的真相是現實的,也是令人心痛的!
而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階段,負責任的家長不能有一步之遙,更多的家長坦言,孩子上小學、初中的時候,直接把孩子扔給家長諮詢,學校老師的職責就是給家長和孩子分配任務, 這表明父母會教育孩子的時間越來越長。
為了促進生育,專家給出建議。
在國家層面,出台了更多鼓勵大家生育的政策,全國有20多個省市出台了新政策。 首先是延長產假,最長可達 90 天。 新的計畫生育法增加了育兒假的小時數,每年從幾天到幾十天不等。
此外,實施差異化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和經濟補貼政策,從孕期保健到孩子18歲學業結束。 兒童保育服務也有所增加,以解決照顧兒童的問題。 此外,女性就業保障、企業生育稅優惠政策,最重要的是,住房和醫療減輕壓力。
中國人口專家梁建章建議:要解決生育問題,就必須解決年輕家庭的根本問題! 以房子為例,對於二孩家庭來說,買房時享受7%的折扣,三孩家庭享受5%的折扣,這並不能解決年輕人的住房壓力。
不僅如此,生活成本也應該降低,畢竟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如果能減輕年輕人的壓力,對生育也是很有幫助的。
教育機構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服務,企業可以提供更多的育兒支援,社會組織可以組織更多的親子活動等等。 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進人口增長,實現人口問題的可持續發展。
這個“新提案”之所以能得到家長的認可,是因為它確實擊中了不想生孩子的年輕人的痛點,這個建議真的把自己放在了年輕人的立場上。 如果這個提議真的落實,必然會掀起一波“新生兒出生潮”。
解決生育率下降問題,要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等因素,既要提供經濟支援,還要改善社會環境,強化福利待遇,才能真正激發年輕人的生育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