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是我最長的自駕遊。 2月13日8:30出發,2月14日20:30返鄉,歷時36小時,行駛1400公里。 雖然我很累,但我有一些特別的收穫和見解。
不要在乎它有多遠,如果你出發,那麼它就會很近。 這次旅行的目的地之一是離我700公里左右的地方,根據地圖開車需要8個多小時,如果算上路上的休息時間,單程大約需要10個小時。 這個距離是平時不長途旅行的人很難選擇的一種旅行方式。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我們根本不做的事情。 我不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覺得很難做到,我不可能做到。 有時我在想,我之所以做不到很多事情,是不是因為我在做之前就已經貼上了不可能的標籤。 那麼,就算你自己動手,一旦遇到困難,也證明你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結果,直接導致了他自己現實的不可能。 現在我越來越反對給自己貼上不可能和不可能的標籤,我也不會給別人貼上這樣的標籤。 你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能力預見。 由於我們仍然處於未來未知的規則之下,我們對未來的所有認知可能不是絕對的。 對於那些覺得自己做不到尚未發生的事情的人來說,這種看法只會阻礙他們自己的發展。 現實實在令人心碎,我們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否定,還要面對最親近的人的不信任和反對。 當他們問自己想做什麼時,他們總是會用自己的感知來判斷,認為不應該或不可能,然後他們會試圖阻止它,這是他們認為自己在乎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你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你為什麼要對別人這樣做? 就像對於孩子的教育一樣,很多孩子被父母的無知所窒息,而我們不斷地用自己的認知來阻止孩子做他們認為在認知世界裡可以做的事情,這是一種擔憂還是一種悲哀? 如果你看看你周圍在做什麼,有時你在做什麼,誰真的不是? 也正是這種自駕遊,讓你徹底的了解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一想到去做,那麼結果可能就不像你想象的那樣。 這就像700公里外的乙個很好的目的地,你每前進一公里,你就會離目的地更近。 體力的消耗其實並不累。 連續的駕駛操作對體能來說實在是太累了,有幾次開車時感覺睡著了,同時也有好幾種危險情況。 所以,如果不是像你這樣的某種心理需要,不要輕易以這種方式折騰它。 然而,這種身體上的疲憊,實在是和內心掙扎的痛苦截然不同。 現在我真正做過一些事情之前,我一直在掙扎,但總是因為自己的堅持而半途而廢,除了承擔了這半途而廢帶來的體力消耗,更多的是因為浪費,給自己帶來了這種心理上的責備。 我掙扎過,但因為我自己的虛弱,我無法與能滿足我的自我掙扎。 如果你此刻在做某件事,你可能會覺得一直做這樣的事情會讓你感到身體疲憊和疲憊,但當你體驗到自己掙扎的內在消耗,一無所獲時,就會更容易接受這種身體上的疲憊。 就像我自己的自駕一樣,如果我想不做,那麼我可能被侷限於本該做卻沒有做的內耗,但經過這36個小時的折騰,不可能有這樣的自我消耗。 那麼消耗體力對自己更有益嗎? 說起來,寫作只是後來的體力勞動,但比起你不做的事情,就算你累了,你還是需要做這樣的事情。 因為,這樣做對你自己來說是最便宜的。 物質消費往往是最便宜的一種消費,如果我們只需要付出物質消費,換取一種內心的平靜,豈不是幸福!
作者:《穀雨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