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該公司迎來了一位新領導人,據稱他的履歷很出色。 經過一番核實,發現老哥原來是中國一家世界知名跨國公司的副總裁。 作為一名高階工作者,他達到了十多年前大多數專業人士難以達到的職業高度。
但令人驚訝的是,曾經事業輝煌,如今五十多歲的他,竟然在這個時候來到了我們公司。 更不用說我們所處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跨行業轉身的決定通常不是乙個可能的選擇。 結合當前的經濟環境簡單分析,幾乎可以肯定,哥哥轉行是被動的選擇。
近兩年來,在經濟放緩、外資撤離等多重因素下,許多原本高薪的高階職工和職業經理人突然陷入了失業的境地。 我認識的前同事和朋友只有 3 位,目前是自由職業者。 他們都從重點大學畢業後都有很好的教育經歷,他們的工作經歷和收入水平在同齡人中名列前茅。 但外部環境的轉變,讓繪畫風格似乎在一夜之間突然發生了變化。 職場上已經沒有那麼多合適的崗位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安心做兼職似乎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容易。
在民營企業甚至外企擔任要職,都不能保證能工作到退休,所以國企總會更好吧?
我在一家嚴肅的中央企業工作了八年。 八年來,我接觸和了解了近1000位同事,但我從未見過或聽說過從工作到退休年齡的正常退休。 雖然公司員工普遍較年輕,但過去幾年的行業性質和經濟環境都比較好,這還是讓我懷疑普通工人能否在國企工作到退休。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農民工對工資收入的期望越來越高,但人們技能和工作生產率的提高往往容易在某個階段停滯不前。 在企業眼中,到了一定年齡,大多數工人就會變得“投入產出比過低”。 民營企業的這種邏輯,其實和國有企業很相似。
就算國企不辭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收入和地位也跟不上去,在原來的單位很難有任何好感和工作經驗。 尤其是在技術更新快、行業週期變化短的國有企業,要想穩定工作十幾二十年甚至退休,並不容易。
在央企工作期間,我見過各種各樣的辭職,從普通員工到集團主管公司的副總裁。 辭職的原因也多種多樣:有違紀依法被查處的,有派系鬥爭失敗的,有承受不了年增壓壓力的,有對自己的收入和工作狀況不滿意的
曾幾何時,我們一直想找乙份看起來很穩定的工作,穩定地工作到退休。 這也是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偏愛國企和央企的主要原因。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我發現很多時候生活和工作是一樣的,沒有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 在接觸了更多各行各業的人後,我發現我們絕大多數人要麼在各單位的“生死忙碌”中尋求暫時的安心和安定,要麼在舒心的工作中面臨長期的風險和未知的變化。 在老一輩人口中,那種“一杯茶煙,乙份報紙混半天”,在政府機關和單位閒置而穩定的工作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哪怕是職場上那些在各個單位發展良好、身居高位的幸運兒,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依然有“畢業”的風險。 在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和業務周轉迅速的行業中尤其如此。
所以,如果職場上絕大多數人都很難工作到退休,作為打工,我們的出路是什麼?
創業可能是我們這一代許多人最終會嘗試的選擇。
這並不是鼓勵或鼓勵大家現在創業,而是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生活經驗之後,在知道各個組織和單位很可能無法支援我們工作到退休之後,有些事情最好提前積累和準備。
我同意之前一位企業家所說的話,即打工的唯一目的應該是積累技能和各種資源,為將來創業做準備。 公司不同崗位、不同級別的工作都應該做好這樣的準備:在基層崗位工作時,要盡量接觸和熟悉業務的環節和細節,在高層崗位上工作時,可以嘗試整合各種資源和能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身邊的成功創業案例已經證明,創業可以成為5年甚至10年後的長期目標。 普通農民工的創業實踐,要從意識到自己總有一天一定會創業開始,逐步積累相關技能和經驗; 經過幾年職場的磨礪和積累,我會在業餘時間投資輕資產,等專案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再全職投資。 通過長時間的反覆試錯,逐步降低創業失敗的巨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