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的開始是武昌起義,民族**的開始是國民革命軍的大革命和北伐戰爭。 但鮮為人知的是,1925年的綿湖戰役被許多國民黨高階官員稱為“黨國奠基儀式”,蔣介石和何英琴也因此在國民黨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鬼魂會談論家庭。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第一次合作正式開始。 作為國共首次合作的重要專案,黃埔軍校立即開學,以黃埔軍校為核心的國民革命軍也隨即成立。 這一切,讓陳炯明這個盤踞在廣東省東部反對中山的軍閥感到受到威脅。
1924年冬,孫中山北上。 陳炯明認為廣州革命是“群龍無首”,於12月7日派兵進攻廣州。 於是蘇聯顧問加倫將軍(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飾)向陳炯明提出東征,徹底消滅這場偉大革命的肘部和腋窩。 1925年2月1日,國民革命軍正式派兵進攻陳炯明,第一次東征打響。
東征軍分為三條路線:左路軍是滇軍楊西民師; 中路軍是桂軍和劉振環師; 右路軍總司令是蔣介石,政治部主任是先頭軍的骨幹,教學團主要由黃埔師生組成。 不過,楊希民和劉振煥也是軍閥,他們和陳炯明有著“兔死狐狸愁”的關係。 左路軍和中路軍迅速停滯不前,坐以待斃。
楊希民和劉振煥一動,導致右軍孤軍縱深,陳炯明趁機集中了大將林胡率領的六個師的兵力,迎戰東征右軍的孤軍。 3月12日,總兵力約1000人的第1教學團占領綿湖,與1萬餘人的林胡師對峙。 3月13日,教學團第1團與林胡師開戰,綿湖之戰打響。
林胡師的優勢是兵力多,地形有利,教第一團的優勢是戰鬥素質和戰鬥意志。 發現進展不成效的林胡,依靠兵力優勢轉移進攻方向,向第一團左翼發起進攻。 團長何英勤立即命令二營營長劉志率兵阻擊,劉志親自帶頭衝鋒,通過白手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
就在這時,林胡發現了第一團的指揮,展開了“斬首”行動。 何應欽親自率領團部衝鋒,加倫將軍的助手和侍衛也拔槍參戰,全軍士氣大打振,但高昂的士氣不足以彌補部隊的劣勢。 關鍵時刻,炮兵連長陳誠擊中了敵人的衝鋒群,卻沒想到被炮擊的敵人士氣大增。
當第一團被教導與林虎部決一死戰時,附近團二團團長錢大軍因為沒有接到命令而沒有動彈。 二團二營營長劉耀晨受不了,便率部支援。 第2營是第2團的主力,錢大軍只好命令第2團上陣。 第二團奉命直奔林胡的指揮所,逼迫他轉守,戰局開始逆轉。
黃昏時分,右路軍廣東軍獨立第七旅趕到戰場,立即投入戰鬥。 而林胡部的鋒芒,在他和第一團的教學戰鬥到死的時候,就已經消耗殆盡了,第二團趕到的時候,他只能勉強守住陣地。 獨立第7旅參戰後,林胡的部隊很快就抵擋不住了,徹底撤退了。
同日18時,棉花湖戰役以正路軍的勝利而告終。 第一次東征雖然由於楊希敏和劉振歡的叛亂而未能消滅陳炯明,但基本上消除了陳炯明對廣州的威脅。 第一次東征結束後,廣州革命正式改為廣州國民黨。 因此,棉花湖之戰被稱為“黨國奠基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