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建,中國最失敗的水利工程,為什麼沒有被拆除?
三峽工程的成功為我國水利建設樹立了標桿,三門峽大壩是乙個有爭議的專案。 它耗費了不少錢,雖然給河南和山東帶來了豐收,卻讓陝西遭受了洪澇災害。
甚至有人呼籲炸毀三門峽。 值得深思的是,這座有爭議的大壩對我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上世紀50年代,黃河下游洪澇災害給河南、山東等地造成嚴重損失,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水利部於1954年召開會議,決定在黃河上游修建一座大型蓄洪大壩。
在施工過程中,我們還特別邀請了蘇聯專家貝爾科夫作為外援。 伯克夫最初提議在黃河徑流最大的銅關地區建造一座大壩,但由於銅關地區的土壤和地形問題,該提議被拒絕,如果堤壩決堤,將淹沒陝西13%的農田。
經過深入的研究和討論,我們最終決定在河南三門峽建造大壩。
1960年,三門峽大壩投入執行,給沿海地區帶來了顯著效益。 在此之前,山東每五年就發生兩次因洪水決堤而引發的災害。
三門峽大壩建成後,水庫在汛期前和期間蓄水,有效控制了下游水流,使此類災害不再發生。 與此同時,山東黃河沿岸小麥平均單產增長了32倍,河南棉糧總產量也大幅增長了46倍。
然而,陝西的情況更糟。 大壩最初是為了防止洪水而建造的,但它給陝西人民帶來了洪水。 2003年8月,陝西渭河流域造成20萬人被迫離家出走,大面積農田和村莊被淹,造成直接損失高達10億元。
陝西省習的計程車司機李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三門峽大壩應該被炸毀。 這是因為三門峽大壩的建立遭到了當時著名水利專家黃萬里的強烈反對。
黃萬里認為,三門峽大壩將導致洪水的轉移,即下游洪水向上游轉移,對環境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據陝西省水利部門統計,1965年至2008年,大壩建成後,渭河流域共發生洪澇137次,比原水平增加50%,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
這是因為三門峽大壩已經淤塞了陝西黃河的所有沉積物。 到1962年2月,庫區泥沙堆積量已達153億噸,導致河床上漲,使渭河水不能流入黃河,只能流向居民區。
結果,在2003年的特大洪澇災害中,陝西不少人對三門峽大壩感到憤怒。
1.問題解決:那麼,如何解決陝西的洪水問題呢? 1966 年和 1968 年,大壩增加了兩個孔和四根管道以排放沉積物。
從那時起,已經進行了一些改進和調整。 2.後續改進:2001年,黃河下游小浪底大壩建設完成,吸取了三門峽大壩的經驗教訓,增加了大量的洩砂孔。
現在,小浪底大壩和三門峽大壩協同治理洪峰和砂礫,顯著改善了黃河流域的水文環境。 3.三門峽大壩爭議:三門峽大壩自建成以來雖然一直存在爭議,但一直沒有被拆除。
原因只有乙個,那就是利大於弊。 從專案本身來看,在三門峽大壩建設初期,蘇聯專家的設計方案存在重大問題,導致專案出現各種問題。
這位蘇聯專家忽視了黃土高原獨特的地質特徵和黃河沉積物的潛在危險。 再加上那個時代的思想侷限性,人們盲目崇拜專家的權威,不聽反對意見,最後建成了只能控水,不能除沙的大壩,設計有缺陷。
此外,三門峽大壩建設對周邊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被嚴重低估,導致大量土地鹽鹼化、農田淹沒、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從社會角度來看,大壩的建設涉及許多移民問題,給庫區的移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 直到21世紀,這些問題才得到相對適當的解決。
水庫泥沙堆積導致黃河流入段河床抬高,使渭江下游洪澇災害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但是,它也給我國帶來了諸多好處,比如河南、山東堅決反對炸壩,因為三門峽水庫每年能給河南帶來2億元,在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當地的一張旅遊卡。
山東也不願意拆除三門峽大壩,因為三門峽水庫的存在,避免了精神崩潰的風險。 當你在螢幕前時,你支援哪一方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