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東林黨是什麼樣的存在? 這個問題從明末開始就已經討論了數百年,但爭議依然無窮無盡,有人認為他們是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的偽君子,也有人稱讚他們是忠於君主、愛國的能幹大臣。
其實,東林黨並不是乙個非黑即白的政治集團,作為明朝的大奇蹟,它遠不是乙個可以概括的好壞。 除了披著東林黨外衣的人,真正的東林黨人往往有兩個特質,德行和平庸。
這看似很矛盾,但實際上,以東林黨員袁英台為例,把他放在了不同的位置上,他的角色也完全不同。
袁英台前半生以控水而聞名。 治水往往被看作是小事,無法與金哥鐵馬和建軍功勳的將領相提並論,但實際上,作為關係到千萬人民生存的內政,治水可以考驗乙個領袖的能力。
袁英台在萬曆年間是晉士,但當他還是縣長時,他動員農民工修建了40多里的河堤,以防止河水氾濫。 調往河內後,為緩解旱情,袁英台組織群眾挖穿太行山脈,用秦水灌溉數萬畝田地。
為了完成這個大工程,袁英台親自督導工作,努力工作。 由於挖山難,工匠們疲憊不堪,袁英台捐贈了三年的官具進行建設。 當別的**自己掏腰包的時候,袁英台就被“6年以內,布衣是素食的,我沒有聽說過對肉和疲憊的絲綢的崇拜”。。在袁英台的帶動下,當地**和士紳紛紛出資,為支援建設付出了努力。 在袁先生的領導下,引水工程建成,使多個縣的人民從洪澇和乾旱中受益。
由於他出色的水控和突出的政治成就,袁英台被提拔為工業部水司司長和兵部閬中軍選。 袁英台一上任,就把上百個假扮天下的人全部除掉,任命了能人。 後來,袁英台被調往懷緒,當時山東等地受災,數十萬人流離失所。
他一方面開辦粥廠救助災民,另一方面動員他們修繕城牆,疏浚河道,讓他們拿到錢糧,不至於淪為流離失所者。 袁英泰財力耗盡後,拿出數萬兩稅銀幫助災民,救了不少人。 因為這件事,袁英台被**擅自使用公款,被貶職,袁英台氣憤不平,辭職回老家。
到現在為止,袁英台完全是乙個好官,乙個愛民如子、老實實實的賢良公。 如果不是後來重新啟用,沒有遼東的出現,袁英台可能就成了名氣不大卻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的上官。
可惜沒有如果,袁英台在幾年後重新踏上了官場生涯,這一次面對的不再是洶湧澎湃的洪流,而是乙個狼一樣的女真人。
一開始,袁英台的陣地還是控制水,他只是眼睜睜地看著邊境危險通過,順便修了一遍。 不過,袁英泰的兢兢業業,以及糧草的及時運輸,使他得到了遼東經濟戰略熊廷弼的賞識。
明朝遼東邊境海關頻繁,**變化非常快,熊廷弼不久就被廢黜,接替他的是袁英台。 朝廷認為,袁英台雖然不統軍,但勤政愛民,盡力而為,是熊廷弼信任的人,所以被派去管理遼東的軍隊。
袁英台立志為國而死,他說“大臣們願意以遼大臣為終,也希望文武大臣不要二心二心,以大臣為終。”,(《明史》)明熙宗大喜過望,給了他一把上方劍。 袁英台立志一番事業,他接過皇帝賜予的商方劍,斬殺了何廣先等人,解除了將軍的失職。
不過,袁英台雖然有報效國的願望,但畢竟是公務員,過去擅長控水,軍事也不是他的強項。 熊廷弼在邊關執法嚴密,軍紀嚴明,袁英台三火三殺新官,開始對下屬寬大處理,改了不少過去的規章制度,導致邊防疏忽大意。
袁英台經過遼東時,蒙古部落遭劫,許多受害者前往關口乞討,將領們以為蒙古人反覆無常,但袁英台卻要“如果我不給予急救,他就會回到敵人身邊,他將是乙個有益的士兵。”出於這個原因,它被命令收留蒙古人作為士兵。
袁英台招募叛軍表面上是為了擴軍,實在是降低了軍隊素質,這些人暗中燒殺搶掠,害民害民,有的甚至投靠女真人當間諜。
許多將領認為蒙古人可能會被敵人利用,但袁英台沾沾自喜,認為他的方法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讓蒙古人成為未來戰鬥的先鋒。 但袁英台一廂情願的算命是錯誤的,天啟元年的瀋陽之戰一打響,形勢立刻對明軍不利。 蒙古軍隊一見明軍不順利,就以內統叛逃,殺了兩名將領。
攻克瀋陽後,由白波爾軍、浙江軍、遼軍三軍精銳組成的援軍,在渾河與八旗軍血戰。 白極軍和浙軍戰鬥力強,給八旗軍造成了重大損失,但實力與敵人差距巨大,大將陳策等人急切向袁英台求援,但袁英台受驚,拒絕支援,導致白極軍和浙江軍全軍覆沒。
就這樣,遼陽成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城市。 袁英泰放棄了所有外圍據點,命令全軍撤退到遼陽。 不過,袁英台不善於軍事,在關鍵時刻沒有勇氣,所以明軍只能被動地被打敗。
袁英台的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明朝重文輕軍事的宮廷政治格局使他極度缺乏專業將領,指揮遼東的**主要是文官,袁英台更是掌管水的**。 袁英台雖然勤政愛民,但軍事能力的不足還是難以彌補。
袁英泰對遼瀋戰役的失敗負有責任,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大軍敗下,八旗軍猛烈攻城的時候,袁英泰還是站在城牆上指揮戰鬥。 城破後,袁英台上吊自殺,他的族人跟著他自殺。 為了不讓袁英台的屍體受到羞辱,僕人放火燒了城塔。
熊熊烈火中,燃燒的不僅是袁英台的身體,還有他過去的夢想和明朝的希望。 袁英台很能代表東林黨**,他們有的勤勤懇懇愛民,忠於君主愛國,有死報國的決心,但由於能力不足,往往淪為草捆、平庸的人才,給後世留下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