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關於人工智慧的競賽開始了!
2月初,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籌集了7萬億美元來建立乙個晶元帝國,並引起了軒然。
要知道,2023年美國GDP只有2736萬億美元,7萬億美元,也就是美國GDP的1 4,買下Microsoft和英偉達之後,剩下的錢買一輛特斯拉已經綽綽有餘了。
據悉,在這7萬億的投資計畫中,算力佔據了非常重要的比重。
眾所周知,中美兩國在AI算力發展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一方面,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在算力上“卡脖子”,甚至不惜使用政治手段; 另一方面,我們仍然全心全意地致力於開發新技術,並不滿足於現狀。
壓力已經給國家了!
對此,我國也十分重視,各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援國內算力發展。
例如,2023年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總體布局方案》將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促進東西方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資料中心、超級計算中心、智慧型計算中心、邊緣資料中心合理梯次布局。
那麼,國內算力產業鏈的現狀如何呢?
國內AI算力產業鏈包括AI伺服器零部件、伺服器機、算力租賃、資料中心等環節。
其中,AI伺服器零部件企業主要有寒武紀、京家威、海光資訊、虎電股份等;
伺服器機企業主要有高科發展、神州數碼、拓維資訊、同方股份、烽火通訊等;
算力租賃企業主要有云賽智聯、中北通訊、巨集博股份、紫光股份、恆潤股份等;
資料中心公司主要包括光環新網、Alpha Data、Dataport、浪潮資訊、科創資訊、巨集濤股份、Power Source等。
整體來看,我國國內算力產業鏈不斷完善,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
那麼,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國內算力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最近,英偉達在國內外聲名鵲起,成為整個算力領域的“太陽”,讓很多人關注國外算力,卻忽略了國內算力。
其實在我國,算力領域也有乙個領頭羊,那就是華為。
黃仁勳曾公開表示,華為是英偉達最大的競爭對手。
這顯示了華為在算力領域的強大實力。
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AI加速卡出貨量約為109萬張,其中英偉達的市場份額為85%,其次是華為,市場份額為10%。
隨著華為在算力晶元領域的不斷突破,以及英偉達的高階GPU晶元受到限制,華為的算力有望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算力王者。
在A股中,有這樣一家公司,它不僅是國內唯一一家獲得AWS、Azure、阿里雲中國最高階別合作夥伴地位的公司,也是華為的核心戰略合作夥伴,在雲計算、鯤鵬生態、昇騰晶元等多個業務領域都有深度合作。
那麼,這家公司的情況如何?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8554億元,同比增長6%; 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 417億元,同比增長43%,業績一如既往的亮眼。
業績強勁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數字雲融合戰略布局的不斷深化,戰略業務突破落地加快。
到目前為止,公司已基本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核心產品自主研發、核心業務自主可控,形成了覆蓋ARM伺服器、網路、終端、一體機的產品體系。
那麼,這家公司未來的亮點是什麼?
一是國內算力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對算力的需求越來越大。
相關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市場規模已達664億元,據**稱,2024-2028年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市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23%,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作為國內算力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以“鯤鵬”+“昇騰”算力為基礎,開啟了自主品牌新布局,打造了涵蓋資料計算、資料儲存、資料傳輸、資料安全等全線自主品牌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能力。
未來有望充分受益於行業爆發,為業績增長開闢空間。
二是雲業務增長率高,發展空間廣闊
2023年,中國**和大型企業的上雲率已超過60%,預計到2025年雲計算市場將超過萬億元。
目前,公司雲管理服務能力已覆蓋全球五大公有雲(AWS、Azure、阿里雲、谷歌雲、華為雲)和騰訊雲、中國移動雲、京東雲等國內主流公有雲廠商。
隨著中國數位化程序的加快,雲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業績的增長點。
三是華為、英偉達等優質客戶為後盾
公司不僅擁有中國電信、阿里巴巴、騰訊、英偉達等優質客戶資源。
同時也是華為的核心戰略合作夥伴,覆蓋華為多個產品線和服務領域,包括鯤鵬專案、昇騰專案等。
我離開這家公司只給鐵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我的頭像,進入首頁背景,給我發號碼178,記住不是評論區,答案會自動顯示出來我鄭重承諾,所有分享都是免費的,大家可以放心查,哪怕對你有好處,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