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閻永志近日揚眉吐氣:建議不要強行火化,屍體要埋在很深的地方。 他說,即使在火化後,將骨灰埋在土中仍然遵循傳統的埋葬方式。 他強調,火葬政策的實施並沒有有效節約土地資源。 (*3月6日,澎湃新聞報道)。
至於火葬政策問題,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土地資源緊張:雖然火葬節省了墓地空間,但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適合建造墓地和儲存骨灰的土地仍然緊張。
傳統觀念的衝突:許多地區的居民仍然持有傳統殯葬的觀念,對火葬政策產生了牴觸情緒,導致政策實施困難和社會矛盾。
環保壓力:火化過程中可能產生汞、二氧化碳排放等汙染物,給環境保護帶來挑戰。
經濟負擔:火葬和隨後的骨灰處理所涉及的費用對一些家庭來說可能是乙個沉重的負擔。
火葬設施的不平等:不同地區之間的火葬設施和服務發展不平衡,可能導致一些居民無法方便地獲得火葬服務。
上述問題並非詳盡無遺,不同的地區和社群可能有自己的具體挑戰。 不斷調整和優化政策,適應實際情況,是未來政策發展的重要方向。
解決土地資源稀缺的火葬政策解決方案通常包括:
有效利用骨灰:鼓勵興建和使用骨灰安置塔和墳場骨灰牆等設施來存放骨灰。 這些設施占地面積小,但容量大。
生態埋葬指導:推廣樹葬、花葬、海葬等生態葬方式,這些方式通常不需要占用土地或占用很少的土地資源。
綠地復合墓地:結合公園、綠地打造公共墓地,既能滿足殯葬需求,又能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實現土地多功能利用。
提高管理和使用效率:規範現有墓地的管理,確保土地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例如通過租賃而不是永久占用墓地。
鼓勵集體埋葬:通過政策引導和經濟激勵,鼓勵更多家庭選擇集體墓地或紀念花園,減少對個人墓地的占用。
支援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限制私人墓地的規模和數量,加強對非法占用土地的管理和懲治。
通過這些方法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殯葬方式造成的土地資源短缺問題,達到節地環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