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代中印戰爭我國再次以雷霆萬鈞的勝利震驚了世界,世界各國的反應可謂十分耐人尋味。
美國和蘇聯對此無動於衷,巴基斯坦很高興,歐洲國家的反應更是可笑!
那麼,世界各國究竟如何看待這場戰爭呢?
首先,看看印度自己的反應。
戰爭爆發不到半年,印軍在我軍的強勢攻勢下,失去了裝甲,幾乎失去了全部的戰鬥力。 如果不是我軍撤退,印度方面可能已經在首都被征服了。
其實,印度軍隊沒有實力與我國正面交鋒,但為什麼他們敢於對我國宣戰呢?
一句話,印度高層不知道下面的人在做什麼,下面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當時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他不擅長戰爭,但他對戰爭特別狂熱。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他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摸瓷器”,企圖挑起全面戰爭。
而且,他把國內的一切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還切斷了印度情報部門和軍隊的聯絡,把所有的情報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讓軍方知道前線的情報。
這導致印度對我軍實力的評估極不靠譜,他們天真地認為自己可以橫掃我軍!
上司的離譜操作,讓印軍前線統帥考爾完全無法掌握戰場動態。 事實上,他自己也依靠自己的人脈登上了頂峰。
在我軍摧毀印軍邊防時,考爾為了推卸指揮不力的責任,在給尼赫魯的電報中大肆宣揚:敵軍有十幾個師。
這讓遠遠跟在他身後的印度高層目瞪口呆立即命令東線的印度軍隊放棄戰爭防禦工事和軍備工廠等重要設施,以避免與人數眾多的我軍對抗。
但事實上,我軍只用了四個團就突破了兩萬印軍的防線,在達到懲罰的目的後就撤退了。
戰爭結束時,印度軍隊戰敗,印度高層迎來大洗牌,尼赫魯等人的威望一落千丈,只能黯然失色,最後在親人的背叛中悲痛欲絕而死。
關於對這場戰爭的評價,尼赫魯曾說,他對自己挑起這場戰爭感到非常惱火,因為他的職業生涯不僅令人遺憾地結束了,而且使印度失去了乙個美好的未來。
至於考爾,在他去世前寫的回憶錄中,他仍然不遺餘力地將戰爭失敗的原因歸咎於他的上級。
總而言之,在對印度的自衛反擊結束後,印度成為了絕對的輸家。本該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卻陷入了戰爭的泥潭。 從那以後,他對軍事發展極為狂熱,每年都要花很多錢作為軍費。
除了少數人,印方大部分人都很少提及這場戰爭,甚至選擇忘記它,對此保持沉默。 在他們的教科書中,很少提到它。
但無論如何,中印戰爭已經成為印度揮之不去的陰影。 直到現在,他們已經做了整整 60 年的噩夢。 在一些印度退伍軍人的記憶中,他們仍然能隱約聽到衝鋒號角的聲音。
出乎意料的是,美國和蘇聯對中印戰爭漠不關心,彷彿這不關他們的事。
這引起了全世界的熱議,畢竟在戰爭真正開始之前,兩國就已經公開暗中支援印度了,按照他們一貫的作風,就算不出兵,也會挑起很多挑釁。
事實上,在中國給印度上一課之前,美國就一直在挑釁並向印度提供大量物資。
到60年代末,美國對印度的援助總價值高達 98 億美元它包括軍備、軍事人員培訓費、棉花和大公尺等生活必需品,足以看出美國對印度的關心。
此時,中蘇關係已經開始破裂,蘇聯秘密向印度提供了足夠的裝備,可以武裝十幾個師甚至還教授了 MiG-21 戰鬥機的圖紙。
但最終,事情的結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到了最終撤軍的時候,美國和蘇聯突然沉默了,對戰爭保持沉默。 除了一兩句譴責之外,沒有真正的行動,更不用說直接支援印度了。
其實,並不是美蘇想保持沉默,而是他們當時想處理好,而是他們自己陷入了一堆事情。
當時,美國和蘇聯剛剛爆發古巴飛彈危機
這場危機被稱為世界近代史上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刻,美蘇關係緊張,冷戰隨時可能演變成全面熱戰。
1962年10月15日,蘇聯在古巴秘密部署飛彈,被美美情報機構發現。
10月20日,我軍開始進攻印度軍隊,取得了初步勝利。 10月22日,美國**甘迺迪派遣海陸空三軍對古巴實施全面封鎖,中美洲地區一直處於恐懼之中。
與此同時,我軍接到命令,對印度軍隊駐軍發動攻擊。 10月23日,蘇聯反擊白宮對古巴的封鎖,向西派遣大量蘇聯核潛艇支援古巴。
此時,我軍已經占領了西關,一戰全殲了印軍的乙個旅,印度東線處於全面緊急狀態。
10月24日至27日,古巴飛彈危機進入白熱化階段,美蘇都不敢輕舉妄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
這三天來,我軍占領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東新橋,印度東部完全落入我手,我軍官兵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新德里。
10月28日,美蘇博弈結束,雙方後退一步達成妥協,古巴飛彈危機結束。 同日,中方宣布,對印度的自衛反擊目標已經達成,我軍將停止進攻,陸續撤出印度。
當美國和蘇聯做出反應時,我們所有的部隊都已經撤到了該國,只剩下他們的小兄弟印度,鼻子發青,臉腫。
老一輩戰略家抓住了古巴飛彈危機的缺口,給孤立的印度上了絕望的一課,在美蘇停止戰鬥之前結束了戰爭。 因此,美國和蘇聯本來想干預,但發現當他們反應過來時,戰爭已經結束了。
優秀的人才和其他高階管理人員對戰略機會的敏銳控制是驚人的。
此時,美蘇剛剛從核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心有餘悸,自然不敢為被打的小弟弟印度挺身而出,生怕和我國全面開戰,世界將再次籠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陰雲中。
這場戰爭結束得如此之快,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老梅也不得不感嘆,我軍的進攻就像“刀割黃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碾壓印軍,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讓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機會插手。
美國對中印戰爭有何看法?美國遠東情報軍事中心職位**,霍華德·班傑明他曾直言不諱地說:“中印戰爭是印度歷史上最弄巧成拙的戰爭。 ”
由此可見,美國對印方的表現感到失望,他們想幫忙,但只好過快打敗印軍。
最後,他們只能用兩句聲援和安慰印度的話來譴責國際社會,事情就結束了。
然而,歐洲國家對中印戰爭的反應非常耐人尋味。 他們在印度的傷口上撒鹽,並評論這場戰爭。
首先,英國是第乙個跳出來對印度挑釁戰爭發表意見的人,認為印度軍隊根本不是我國的對手,即使擁有美蘇的裝備,在他們手中也不過是一堆廢金屬,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為此,他們還採訪了曾與解放軍作戰的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人在談中印戰爭時只說了一句話“誰想和中國軍隊打仗,一定是有病的。 ”後來,英國人公開了這一評論。
可以說,印度對我國的不斷挑釁,最終給自己帶來了苦果。 英國的言論根本沒有給印度面子,可謂十分直白。
而葡萄牙也抓住了機會,明暗中輸了一波。 不久前,印度剛剛以武力奪回了果阿。
這片土地原本是葡萄牙人占領的,但他們已經失去了日子,印度收回了這片土地,於是他們趁機批評印度,獲得了一波熱度。
就西德人而言,他們從專業的角度評估了這場戰爭,認為就印度軍隊各方面的實力而言,這場戰爭是乙個錯誤的決定。 印方根本不是我軍的對手,結果我國就像“秋風吹樹葉”,直接打敗了印軍。
總而言之,歐洲國家對這場戰爭的態度絕大多數是印方過於衝動,在不評估雙方實力的情況下挑釁東方,導致慘敗。
而印度最大的對手巴基斯坦的表現更是令人驚訝。 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兩國之間一直不和,真是世仇。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分離之時,西方國家暗中干涉該國,極大地損害了巴基斯坦的利益,給印度帶來了各種好處。
兩國爭吵不休,甚至打過幾場真槍大戰,但由於軍事實力薄弱,巴基斯坦始終沒能佔到便宜,吃虧慘重。
第一次印巴戰爭以巴勒斯坦人的失敗告終。 1962年,當中國宣布對印度進行自衛反擊時,巴基斯坦不遺餘力地支援我國。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時,中國大力援助巴方,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印度再次慘敗。
此後,中巴關係持續公升溫,雙方在此基礎上簽署了一系列合作計畫。 後來,巴基斯坦成為我們國家的鐵桿兄弟。
總的來說,在對印度的自衛和反擊戰爭之後,印度以慘敗告終,多年來未能走出陰影,這場戰爭是他們挑起的,但他們卻是最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