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3月5日電 (記者李卓)他曾在中國第一座大型鈾溼冶提純廠衡陽272廠從事精煉鈾白粉的艱苦研究,並親自為“兩彈一星”創始人鄧嘉賢院士理髮......在開福區清水塘街道清水塘社群鄰居眼中,85歲的胡連忠只是乙個愛收藏、懂篆刻、熱心公益的可愛老人,卻不知道自己曾參與過原子彈和氫彈的科研。
5日,清水堂社群新紀元文明實踐站向雷鋒志願服務愛心集市學習開通,省委**部、市第一醫院、市特警支隊第一大隊、鼎城義工隊、開福好人攜手開展從免費磨刀開始的專業志願服務, 理髮、縫B超、心電圖、肺功能、聽力篩查,同時,一場與胡連忠有關的特別鄰里故事會也熱鬧非凡。隨著胡老珍藏了24年的湖南雷鋒紀念館的首次擴建,雷鋒事蹟展序言原稿首次展出,大家都知道,參與“兩彈”科研的科技人員就在他們身邊。
百姓思念雷鋒,大家向雷鋒學習,雷鋒的精神永存。 雷鋒事蹟展覽序言泛黃的原稿,見證了1990年湖南雷鋒紀念館第一次擴建的變化。 2000年,胡連中從雷鋒的親戚、書法家賀建國那裡收到了這份原稿,至今仍被珍藏起來。 除了這份首次公開的原稿外,還有乙個鮮為人知的胡連忠故事。
我不是科學家,我只是乙個熟練的電工。 說起秘密科研的過去,胡爸爸以“掃和尚”的作風冷靜謙遜。 據社群提供資料,1963年5月,胡連忠被北京市第二機械部從長沙農機廠電工崗位技師調到衡陽市272號廠工作,後調到廣州軍區,參與研製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
乙個小型的當地工廠電工可以與院士和科學家合作解決科學研究中的關鍵問題? 據資料顯示,當時我國的“兩彈”科研起步於一貧白,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因此選拔任用了全國各地各方面的技術人員。 胡爸爸說,當年的同事裡有各行各業的高階人才,不光是科學家、院士,就連那個眼皮眶翹到一模一樣的按鍵都能一模一樣的大叔。
巧合的是,我還親自給鄧嘉賢院士理髮。 胡爸爸回憶說,他被選中調到廣東時,“京裡來”的重要人員前來參觀考察,但因為保密的需要,不知道他們的具體姓名和身份,“鄧公”住在軍營二樓,是他樓上的鄰居。 胡連忠年輕時熱心公益事業,跟岳父學美髮,扛一把推剪刀,平時給戰友和同事免費理髮。 在與“鄧公”合作了很短的時間並逐漸熟悉之後,胡連中主動提出“鄧公”的頭髮太長,所以他來理髮。 “我用這把破了的推剪給他剪了個'西式髮型',在此期間我被卡住了好幾次,把他的頭髮拔了出來。 胡爸爸笑著說,他才知道“鄧公”是換工作多年的著名院士鄧嘉賢,只記得他衣著樸素,謙遜隨和,沒有擺出一副大科學家的樣子。
清水堂社群黨委書記唐國慶表示,社群裡還有5位像胡連忠這樣“很有故事力”的老前輩,社群計畫用講故事、處境喜劇、短紀錄片等方式,把自己的事蹟放在鄰里劇場,搶救記錄傳承英雄故事,激勵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