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些當年享有特權的人,也就是那個時代的既得利益者,賺了便宜的利潤,賣得好,在網上公然喊著自己從來沒有餓過餓。他們自己沒有挨餓的經驗,如果不承認自己餓了,就會反對別人說自己在那個時代吃不飽,甚至惡毒地攻擊和辱罵:你們爺爺和父親在那個時代吃不飽,是怎麼活下來的? 我也想給別人戴上一頂大帽子,抹黑那個火熱的時代。
眾所周知,以農業養工政策的目的,本來是要優先發展工業,但實際上卻是從農業農民身上抽血,灌輸給產業工人,從而形成了未來30年吃“國庫糧”和“農村糧”兩大陣營。 由於這種極端不平等的政策,工人和農民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差別,遠遠大於地主和資本家與貧苦中農之間的差別。 農民種植的糧食先免費上繳國家,然後由國家強制定價,以極低的價格購買糧食郵票限制,只有能吃到“國庫糧食”的人才能吃。
農業建設和工業建設都是國家的經濟建設,都應按照經濟規律行事,工農之間的利益交換應當平等、有償、公平合理,農民不應單方面強加“扶勞”的義務。 工業是否發展和培養農民? 不! 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公糧上繳,特別是當時產量極低,“多糧”被強行徵收,以扶持工業,結果全國大多數農民繳納了公糧後,留給集體和個人的所剩無幾。 農民的糧食一年半年都吃不飽,收成稀少的時候,大批農民饑荒,靠野菜樹皮為食。 吃“國庫糧食”的人按時供應糧食和口糧,對農民來說再難,基本上也沒餓過,沒有經歷過餓的人肯定不知道餓是什麼感覺。
只要有一點良知,沒有人會把犧牲廣大農民利益所形成的特權看作是社會正義,是完全的權利。 今天,這些高喊自己從未餓過的人,並不知道餓的人是餓的,吃飽了,他們以為全國人民都不餓。 改革開放使這些小撮人失去了從前的特權; 企業改制、砸鐵飯碗,讓這少數人感到無法接受,心裡松了一口氣,於是用各種謊言美化那個苦難的時代,不承認那個時代吃不飽飯,用自己享受的特權生活掩蓋了大多數人所經歷的艱辛。 免責宣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