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的國際政策趨勢分析與啟示

Mondo 科技 更新 2024-03-07

自從萬尼娃·布希在《科學:無盡的前沿》中提出“基礎研究是技術進步的引領者”的論點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在提高國際競爭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基礎研究作為創新源泉的作用,充分強調基礎研究在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和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跟蹤國家重大創新體系的基礎研究政策動向,分析國際經濟、地緣政治、全球疫情等關鍵因素相互交織的影響,判斷未來發展趨勢,為我國開展基礎研究體系部署、制定相關管理政策,是極為必要的。

1 資料**和研究方案。

基於基礎研究的政策研究需求,本研究首先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士、瑞典、日本、南韓等主要發達國家確定為跟蹤國。 其次,確定監測機構結構,即以主要國家及其基礎研究科研資助機構為主體,重點制定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研發計畫、科研資助機構發展戰略、機構改革、科研評價、科研誠信建設、國際科技合作; 等,重點關注2022年基礎研究領域的政策動態。並關注國家創新體系的視角,探索相關部門的相關政策思路; 此外,對代表性智庫、科研機構、國際組織、公民社會組織、企業、新聞等非**部門基礎研究相關的政策、措施和審查進行總結,作為補充參考,對100多家官方機構進行了跟蹤。 基礎研究對國際政策趨勢的監測和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基礎研究國際政策趨勢監測與分析示意圖。

2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基礎研究政策趨勢

北美、歐洲和亞洲是全球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區,對這三個地區的基礎研究政策動態進行比較分析,有助於了解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和不同地區獨特的政策舉措,從而判斷基礎研究的國際政策趨勢。

總體而言,本文研究的上述國家和地區正在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在應對未來挑戰、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 此外,通過對比各國科技發展規劃和戰略,可以發現它們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清潔能源、數位化轉型、半導體、生物技術等與國家競爭力相關的重點領域的研發部署和投入具有趨同性。

北美尤其是美國作為基礎研究的領先國家,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在國家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通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機構全面支援基礎研究的發展。

歐洲擁有深厚的基礎研究傳統,致力於發揮歐洲國家的協同作用,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投資和支援,促進歐洲研究領域知識、研究人員和技術的跨境自由流動。

亞洲基礎研究發展迅速,近年來,各國都加大了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支援高水平基礎研究。

3 國際政策趨勢主要特徵的基礎研究。

3.1 將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作為重點。

當前,主要發達國家越來越重視應用型基礎研究,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引擎作用。

1)以機構改革和專案改革為切入點,進行應用型基礎研究的系統布局。例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成立了技術、創新和夥伴關係部(TIP),其主要任務之一是支援以應用為導向的基礎研究。 此外,美國國會批准在NIH成立高階健康研究計畫局(ARPAH),以支援具有高科學風險和重大影響潛力的專案,其核心是推進現實世界的問題解決。 在其 2025-2028 年戰略計畫中,瑞士國家科學學會 (SNSF) 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研究和創新合作夥伴在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距離。

2)發揮交叉整合的橋梁作用,推動應用型基礎研究的正規化轉變。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 (NASEM) 發布了乙份報告“研究過程自動化加速科學發現:知識發現的閉環”,該報告從前瞻性的角度表明,研究過程自動化 (ARW) 將促進研究人員之間、實驗室、團隊和部門之間的大規模實驗合作。 UKRI建議利用跨學科、跨部門的專業知識,共同應對重大的社會挑戰。

3.2、注重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當前各國科技競爭的核心要素,各國加強了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完善了全球人才招聘政策。

美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建議改革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移民政策。 《晶元和科學法案》規定,NSF將專注於STEM教育; 此外,2022年,NSF啟動了新興和新技術體驗式學習勞動力發展計畫(EXLENT),以擴大新興技術領域勞動力的體驗式學習機會。

英國。 在戰略規劃中,UKRI通過設立世界一流的獎學金專案和完善簽證機制來支援科研人才; 通過支援政府、產學研等各界人才的流動,對科研人員進行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培養支援未來研發工作的技能人才和團隊。

日本。 日本將通過“新生代研究人員挑戰研究計畫”和“大學獎學金計畫”為約8,800名博士生(約是上一年的兩倍)提供經濟支援,以全額支付他們的生活和研究費用。

法國。 法國科學院從提高薪酬待遇、降低科研人員按需自創團隊年齡限制、給予45歲以下科研人員學術研究和科研經費自主權、適度降低在職崗位招聘門檻等角度提出建議,以增強青年投身科研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國家為吸引烏克蘭科技人才流入,推出了多項支援和吸引烏克蘭科學家的專項計畫。 德國科學組織聯盟發表了乙份立場檔案“聲援烏克蘭夥伴”,表明德國科學組織將繼續與烏克蘭各級夥伴密切合作。 英國**為烏克蘭研究人員推出了一項300萬英鎊的資助計畫。 歐盟委員會啟動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MSCA) 直接援助計畫,承諾提供 2500 萬歐元用於支援烏克蘭的研究人員。

3.3. 平衡科研安全與國際合作。

(一)國際科技合作是大勢所趨,已成為科技外交的乙個重要方面,是解決全球性挑戰、造福人類的必不可少的。

美國。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國際科學合作挑戰賽(CISP)專案團隊發布了《全球合作:新興科學夥伴》研究報告。 報告認為,美國應繼續在加強全球研究能力和尋找應對流行病和氣候變化等挑戰的解決方案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並積極促進和建立與新興科學夥伴(ESP)的合作; 繼續支援和擴大國際科學合作。

俄羅斯。 俄羅斯科學院已向聯合會提議在俄羅斯為教科文組織設立乙個特別專案,以促進俄羅斯基礎研究領域的高等教育。

法國。 在《研究與創新國際合作宣言》中,法國**馬克龍提出了對這些價值觀和原則的共同理解,包括科學研究自由、研究倫理和誠信、性別平等和開放科學等問題。

日本。 針對日本科技領域面臨的四大危機,日本外務省提出了以科技外交為重點加強研究能力的建議:優化日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環境,培養國際化人才,提高人才流動性; 促進國際人才交流,加強科技外交。

2)如何平衡科學的開放性和科研的安全性,是長期以來跨國科研合作實踐中備受關注的話題。

互利互信是跨國科研合作的基礎,是各國科技界在基礎研究領域保持開放交流方面達成的廣泛共識。 但近年來,在地緣政治、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等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關鍵核心技術的封鎖正逐步延伸到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

美國。 美國在2022年出台的相關政策動向表明,它以科研安全為名,進一步加強了科技領域的科技封鎖。 在 2022 年的 CHIPS 和科學法案中,建議在 NSF 主任辦公室設立“科學技術安全與政策辦公室”。 情報界和科學界之間的合作得到了加強。 美國國家反情報和安全中心(NCS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以及其他聯邦機構和組織合作,開發了“保護科學”工具包。 NIST為安全委員會建立了乙個諮詢機構。 NSF正在資助四個新的研究安全研究專案。

歐盟。 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乙個關於如何減少外國對研究和創新的干預的工具包,提供了最佳實踐,以支援歐盟高等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維護其基本價值觀,並保護其員工、學生、研究成果和資產。

3.4. 塑造新的科學文化。

針對當前國際上“量重質、形式重內容”等科研評價的混亂局面,2022年,各主要國家紛紛出台改革措施,不斷完善生命科學與人工智慧領域科研倫理治理。

1)科研評價。2022年,歐盟牽頭40多個國家的350多家機構簽署科研評價改革協議,推動以同行評議為核心的定性評價,推動全球層面的科研評價體系改革。 2022年10月,法國科學院“評價與開放科學”委員會公布了對研究人員和研究團隊透明、嚴格的評價標準的建議,包括倡導代表性著作、豐富評價維度、科學對待和使用文獻計量資料、盡可能採用同質的國際評價標準。

德國DFG在機構層面制定了一攬子措施,以改變科學評估的文化,將研究評估的重點從定量指標轉移到研究內容,並改善學術界的機會不平等。

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決定降低文獻計量指標和科學計量指標在科研評價中的權重。 同時,增加“科研成果在行業中的應用”、“與企業聯合研究”等科研評價指標。

2)研究倫理。當前的科學發現往往伴隨著重大的倫理問題。

美國。 在其最新的戰略計畫中,NSF明確表示,其在研究和培訓方面的投資有助於促進對工程和科學倫理方面的理解。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2021-2025 年戰略計畫還提議“為 NIH 資助的研究人員使用人工智慧制定一套倫理原則”。

德國。 德國在其10年戰略計畫“DFG在德國研究體系中的作用和未來前景”中指出,“DFG致力於確保研究活動符合基因工程、動物保護、版權、資料保護等領域的法律要求。 DFG還制定了指導方針,以儘量減少濫用的風險,並幫助機構、大學和研究人員進行自我監管。

3)開放科學。2022年,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積極制定政策,促進開放科學的發展。

美國。 美國發布了一項政策備忘錄,要求所有聯邦資助的學者**必須在2025年底之前在同行評審發表後立即免費向公眾提供,並且必須“毫不拖延”地提供基礎資料。

德國。 DFG發表了乙份題為“開放科學作為科學文化的一部分”的立場檔案,總結了DFG對開放科學的理解、其成功的條件、開放科學的社會和經濟方向以及DFG在開放科學領域的使命。

英國。 UKRI要求,從2022年4月1日起,由UKRI資助並提交出版的同行評審獎學金**必須立即開放獲取,並且從2024年1月1日起出版的專著、書籍章節等應在出版後12個月內提供。

各國科學資助機構和智庫還就如何衡量開放科學參與者的科學貢獻、開放科學時代開放同行評議的意義以及如何平衡開放科學和智財權等問題進行了磋商。

3.5.繼續推進組織管理改革。

近年來,美國NSF和NIH、英國UKRI、德國DFG等科研資助機構持續推進組織管理改革,在中長期戰略規劃中強調內部管理的完善,通過加強資訊服務、強化條件保障等方式提高資金管理效率。 和建築管理團隊。

美國。 2018年,NSF啟動了一項創新計畫,其中包括:使用最先進的資訊科技(IT)開發靈活的工具; 支援開發“商業智慧型”等工具,以提高組織的靈活性和效率; 實現人力資源的戰略管理;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研究適合NSF的評價方法。 在 2021-2025 年 NIH 戰略計畫中,NIH 指出,將繼續推進“優化 NIH 計畫”的過程,以提高所有部門的績效。

英國。 UKRI將進一步整合資源,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研究委員會的集體影響; 減少官僚主義; 促進贈款管理服務的現代化和數位化; 縮短審查週期; 進行資訊共享和進度跟蹤。

日本。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 2022 年計畫建議重新評估組織結構和運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質量和資助效率。 構建高效的執行機制,實現資金使用合理化、效率化、人工成本合理化、採購合理化、合同優化化等目標; 加強資訊通訊技術運用,精簡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多元彈性工作方式改革。

4 未來需要關注的方向。

4.一是加強基礎研究體系部署。

加強國家層面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國家實驗室和國家科研機構戰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系統部署,促進高校與科技龍頭企業合作,使基礎研究更好地與國家需求相結合, 彌合研究與實際問題之間的差距,提高應對風險和挑戰的能力。

4.2.構建吸引科研人才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

在人才引進方面,創新國際科研合作組織形式,依託一流的科研設施等科研基礎設施,吸引國外高層次科研人才來華開展大規模前沿交叉學科研究; 通過延長訪問期限和提供資金支援,我們將選擇最優秀的人才來華工作,吸引具有高潛力的訪問學者。

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對青年科學家各項資助計畫的支援力度,給予青年科研人員更多帶頭機會; 完善專案和經費管理制度和流程,各科研單位要根據自身特點,參照國際科研評價改革的精神和實踐,構建以科研質量、影響和貢獻為重點的多分類評價體系。

4.3.加強科研安全與科研倫理治理。

近年來,科學研究的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歐盟和美國相繼推出了類似的科學工具包來保障它們。 一方面,中國要繼續關注和警惕工具包的溢位效應,制定相應的方案和對策。 另一方面,這些工具包作為乙個開放的平台,也為中國相關科研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資訊**。

此外,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和相關社會群體要充分發揮治理的合力,形成健全的科研倫理管理體系,倫理審查主體明確,機制完善,科研人員有開展負責任研究的意識和能力,全社會關注倫理價值觀的創新氛圍。

4.4.推進開放科學的系統建設。

在跟蹤國外開放科學實踐和探索的同時,要確定我們大力推廣開放科學的主體,研究開放科學與智財權的平衡關係,通過各種交流方式提高各學科在學術交流過程中對開放科學的理解,擴大國家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知識庫等開放平台的影響力委員會。

4.5.積極推進國際科技合作。

一方面,要積極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圈,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主動設計並牽頭國際重大科技計畫和專案,參與或發起國際科技組織建設,在開放合作中提公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要擴大和深化在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的國際科研合作。

作者: 黃敏卓1,2, 吳靜蕾2, 任真3,4, 孟慶峰2*

1 浙江大學醫學院邵逸夫醫院。

2 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

3 中國科學院圖書情報中心.

4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本文摘自微信***《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院院刊》2024年第1期。

感謝您的支援和關注,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問題答案

    基礎醫學研究新穎性檢查點怎麼寫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學術助理 小蘭師姐,作為長期活躍在科研底層的學術助理,小蘭師姐本期再次為大家答疑解惑。今天,我們就重點介紹一下基礎醫學研究的新穎性搜尋點怎麼寫 說到科技新奇搜尋,很多朋友肯定有很多疲憊的經歷,歸根結底,還是沒能形成乙個光亮的科技新奇搜尋點,方向一開始就不對,那麼當然會事半功倍。仔細...

    全球新材料領域基礎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摘要 新材料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行者和基石,在支撐和保障技術創新 助力產業轉型公升級 保持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球經濟技術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本文梳理了近年來國家在新材料領域的戰略布局和政策趨勢,總結了新材料科技的發展趨勢,通過選擇材料領域的熱點和前沿方向,形成了從 材料 到 材...

    “生成式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專項應用指南。

    生成式人工智慧正在成為資訊化 數位化 智慧型化的新技術基礎,特別是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模型具有很強的知識編碼和儲存能力 文字和 理解和生成能力,以及複雜任務的推理能力,被認為是可能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技術路線之一。並有望成為推動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技術,對科學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當前,...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你知道美國取得了重大突破嗎?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為人類認識世界 解決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美國作為科技大國,一直走在全球基礎研究投資的前列。本文的目的是描述美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成就,並展望未來可能獲得的支援和突破。美國基礎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近年來,美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促進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以下是一...

    報告:我國農業基礎研究開啟了“量與質並重”發展的新階段。

    澎湃新聞記者張成傑。我國農業基礎研究開啟了 量與質並重 發展的新階段,我國農業科研的熱點 前沿主題與世界深度融合,我國涉農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月日,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 中國農業科技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 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 中國涉農企業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