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中國可能會追隨日本的腳步,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研究院院長林義夫在全國政協兩會期間回答了中新社記者的提問。
林義夫指出,20世紀90年代初,很多人都在談論日本經濟超過美國,但結果不僅沒有超過美國,而且與美國的差距一路拉大。 他強調,日本發生的事情不會發生在中國。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歷了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長放緩。 雖然中國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但林指出,雖然勞動力對經濟增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效勞動力,即勞動力數量乘以勞動力質量。 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過去是“數量紅利”,現在是“質量紅利”。 據他觀察,處於趕超階段的“先老後富”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在人口老齡化的頭10年和未來10年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公升。
為什麼老齡化仍能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 林毅夫認為,除了上述“人才紅利”外,在“先老後富”國家的追趕階段,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的空間更大。 新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使他們掌握新技術的能力更強,產業公升級水平和生產力提高得更快。
林毅夫還提到,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超過了美國,所代表的產業技術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由於美國技術的打壓,日本放棄了半導體晶元的先進產業。 中國在新經濟的大多數領域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上,在人才和市場方面具有優勢,即使有些技術稍顯落後,中國也可以利用新的先進系統進行技術研發和突破。
在產業政策支援方面,林毅夫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認為不應該制定產業政策,因此其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停滯不前,生產率水平也處於相對停滯的狀態。
沒有產業政策,任何發展中國家都無法趕得上發達國家,沒有產業政策,任何發達國家都無法繼續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林義夫表示,我國近年來在新技術領域的突破,離不開最好的產業政策。
他認為,中國將繼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使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也相信新的質量生產力將不斷湧現,中國經濟能夠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不會處於與日本相同的境地。
林毅夫:民營經濟還有無限的機會
林義夫4日表示,中國沒有“打壓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在未來經濟發展程序中仍有無限機遇。
如果打壓民營企業,中國增長最快、最有活力的出口表現怎麼可能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呢? 林毅夫指出,在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等領域,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對於民營企業近年來的發展,他遇到了一些挑戰和困難,他表示,本質原因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整體經濟增長緩慢,需求增長緩慢,導致國際增長下滑。 國際趨勢的這種變化導致一些民營企業所在行業的產能過剩,影響了未來的增長預期。
* 我們有責任穩定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採取一些擴張性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林義夫表示,因此,我國推動了大量大型基礎設施專案,這些專案具有很強的外部性,需要大量的配套裝置,為民營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市場需求。
林義夫總結說,民營企業信心有待提公升是事實,但不是政策造成的,而是整個市場環境造成的,主要是外部市場環境造成的。 面對這種環境,民營企業應該“練內功”,提高生產力水平,利用新技術進行轉化,同時也要把握新經濟帶來的新投資機會。 同時,我國在一些傳統產業上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我們可以繼續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比較先進的技術,把從國外進口的產品變成國內生產的產品,既可以銷往國內市場,也可以銷往國際市場。
林義夫認為,中國仍能保持5%以上的經濟增長,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 中國也是全球市場拓展速度最快、機會最多的國家,仍將為民營經濟帶來無限機遇。
據中國新聞網編輯:d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