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這樣一句話:“一人是龍,三人是蟲。 ”
許多人喜歡強調個人的角色,並期望成為非凡的人。 直到年紀大了,我才意識到,再能幹,還是打不出乙個群體,只能依靠社會群體。
蔬菜是別人種的,衣服褲子是別人做的,房子是別人蓋的,生病了就要找醫生,找人打麻將也無事可做。 怎麼會有人真正孤獨呢?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群體生活。 就算你不喜歡這個社會,也至少要有乙個像樣的家庭。
有句話說,家裡有老爺子,若有寶。
好家庭裡,老人幸福,孩子孝順,孫子孫女陽光。
把每個家庭成員都變成最好的人,家庭會更好。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拒絕“浪費養老金”並長期堅持下去。
把老人當年輕人撫養,是孩子應該有的態度。
媽媽,不明白就不要問。 ”
爸爸,那是我的膝上型電腦,別動。 ”
瞧瞧你,都七八十歲了,幹嘛要幹那麼多? ”
問問自己,作為乙個孩子,你曾經說過這些話嗎?
孩子人到中年,每天都很忙,能照顧好工作,就打不上家; 管理孩子的學習,卻忽視了父母的教育。
看著父母這不會,那不會,真的很煩人。 如果你想教你的父母做某事,我認為沒有必要。老爺子,在家看孩子,去接孩子上下學,跳廣場舞,坐在牌桌前,日子就結束了。 至於時代變成了什麼樣子,老爺子還有什麼夢想,算了吧。
如果乙個失去伴侶的老人想要墜入愛河,他的孩子會立即變得緊張。 一是擔心父母上當受騙,錢會流進外人的口袋; 二是絕對老了我,這很尷尬。
在《暢所欲言》節目中,少年杜林知道母親楊淑華戀愛了,物件是劉。
杜林試圖阻止他的母親和劉在一起。 原因是劉還年輕,母親六十多歲,年齡不合適,涉嫌騙錢。 而且,劉和媽媽戀愛的時間不長,所以談婚論嫁,用意難以確定。
楊淑華媽媽認為,愛是自由的,如果孩子拼命對立,他們只能不能相互交流。
在場的嘉賓認為多林有偏見,忽視了母親的選擇權。
作為旁觀者,不難發現,孩子的認知和父母的認知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很多孩子喜歡用自己的主觀態度來“規範”父母的言行,父母只能是被動的。
孔子說:“情慾難。 如果有什麼事情,**服從它; 有酒有菜,還有菜先生,你以為是孝道嗎? ”時代變了,父母不再為溫飽發發,卻被時代拋棄了,一臉愁容。例如,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你不知道網際網絡是什麼,你就無法使用線上平台來幫助你旅行。
自覺幫助父母與時俱進,找到人生的價值,多了解父母的“怪異”行為,少一些反對,要孝順。
這是老年人應該有的自律。
我讀過這樣一句話:“老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知道自己老了,沒用了。 ”眼睜睜看著家裡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明知孩子生活艱難,卻無能為力。 這時,老人覺得自己是家裡的累贅,而不是長輩。
這輩子,寧可依靠天地,也不願依靠自己。
作為父母,你應該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如果孩子支援,是好事,如果孩子不支援,那就“單打獨鬥”。
當父母執意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孩子最後還是要支援他們。 畢竟,血親是分不開的。
有一位老人叫尹玉峰,74歲開始學畫,76歲舉辦個人畫展。 她花了兩年時間展示“今天重新開始”的精神。
尹玉峰出生於湖南省洞口縣,長期在新疆生活。 女兒張萍是畫家,所以媽媽主動加入了畫隊。
如今,這位老人在業內聲名鵲起,並出版了自己的畫集。
我喜歡這些歌詞:“在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我把自己從深淵中拉了出來。 沒有那個人,我就是那個人。 ”真的不要太相信“人生有時候一定有,人生沒有時間去問”的道理,接受命運的目的是承認命運,然後改變命運,從不屈服於命運。
正向的人和老人是最美的夕陽紅; 頹廢的老者,只是在夕陽下嘆了口氣,然後進入了夜色。
追逐夢想,建立美好家庭,做好事,盡自己所能改變自己,人生還有無數的泉水。
乙個幸福的家庭是善解人意的。
有乙個心理學術語叫做“同理心”。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必須從對方的角度去理解。
紫飛魚,安池魚的喜悅? 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做法,而快樂的做法是“我是一條魚,所以我知道魚的快樂”。
在家庭中,每個人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解決。首先,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困難,靠自己來供養老人。 退休金、積蓄、房子等等,都在那裡,老人對自己想做什麼有最終決定權。 詩意和距離一直存在,隨時可以追逐。
也許,很多想法是沒有意義的,但只要你快樂,它們就有意義。
其次,作為孩子,他們知道父母需要什麼,並為他們追求夢想創造條件。
父母不應該立即反對他們想做的事情,而應該冷靜地交談並討論其可行性。 也許,很多擔心是不必要的。
給父母創造一點方便,父母會感激不盡的。 畢竟,精神上的鼓勵勝過很多禮物,比給錢更實在在。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花在時間裡。
為什麼人們會後悔呢? 沒有人是任何人的附屬產品。
愛你能愛的,愛你能去的,快樂地去,馬上做你想做的事。 不要侷限於年齡,不要被困在自己身上。 作者:布衣粗糧。